APP下载

由忽略到倾听由遗憾到精彩

2017-09-29哈晓亮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师生对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不仅符合当前国际教育研究的潮流,更是深化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曾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是老师们孜孜不倦追求的有效的课题模式。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惊奇;新教育、新课堂给了孩子们更大的展示舞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得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会提出形形色色的问题,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动态生成性问题。如果我们置之不理或者呵斥指责,只能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学生的创造力将被抹杀,如何让一次次不期而至的动态生成性问题变成一次次的“精彩”?毋庸置疑,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锤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适时调控课堂,有效利用生成的教学资源,才能把学生的问题演绎成“精彩的课堂”!

一、 忽略问题,终成遗憾

“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这是在一次我执教三年级数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新授课。我精心准备:每一句话都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丝丝入扣:创设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巩固应用——总结反思。一切都进行得一帆风顺……学生汇报完“我们班有39人,每桌坐4人,至少可以坐多少张桌子?”一题的解法:39÷4=9(张)……3(人),在引导学生理解“至少需要9张还是10张桌子”的时候,我先请了一个同学说说他是怎么想的,他的回答在我预设之中“因为余下的3人还有坐一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9+1=10张桌子”,这时,另外一个男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39看成40人,40÷4=10(张),所以39÷4≈10(张)”我一愣,这是我没有料到的,这时估算的方法呀,估算的方法放在这题中可以吗?好像不对,可是能说他错吗?好像也不错吧?再想想应该可以吧,我也有些不能确定,没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为了不影响后面的教学,现在没必要讲吧。于是就敷衍带过:“哦,你用的是估算。”既没肯定也没否定就让孩子坐下了,然后继续下面的教学环节,而那位同学也很疑惑地坐了下去。课后我仔细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突然醒悟到多么好的教学资源啊!由于我的漠视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了。课后我一次次地深思和反省,对于这与众不同的想法,我为什么不直面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听听他的想法呢?站在学生的角度讲,学生既然提出了问题,肯定想知道他的想法对不对,更想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其他学生也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却没有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按自己的预设进行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一定会被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定会被扼杀。此时我才深刻认识到,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缺乏课程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眼睛。假如我能及时关注并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直面学生内心深处的火花,了解学生所想,呵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许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精彩。每每思及至此,我都会感到遗憾。

二、 倾听思维,成就精彩

有一次在教学二年级《东西南北》这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比较“粗略”的教学步骤,本想通过“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这段话,让学生记住后,根据教室的参照物说一说,辨一辨方向。可就在背这段话时,我班一个男生同学冷不丁地插嘴:“老师,我还有别的辨认方法:早上有太阳的时候,影子朝哪里,那里就是西。”这一声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当时,我愣了一下,潜意识里又觉得这方法不错。于是我下意识地就观察了下教室与由窗外照进班级的阳光,突然我灵机一动,和同学们说:“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我们在教室里面找找影子吧”,学生们听后热情高涨,我拿起了班级的拖把,竖直的放在教室地面上,然后让同学们观察拖把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他们运用这个方法找到“西”这个方向。学生们那种积极投入的劲儿和发现后的兴奋之情也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当我真正走进“现场”去观察,才发现我原来记忆中的利用影子辨别方向的方法并不完全正确,我印象中的“东”其实是“东偏北”,“南”其实是“南偏东”。正在这时,班上一个知识量储备比较附的小胖子把小手举得老高:“老师,我在书里面看过,中午的影子朝哪里,那里就是南。”同学们一下子被他的精彩发言吸引过去了,这时,班级就像一锅开水沸腾开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下午我们又如何根据影子判断东西南北呢。”“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辨别方向”……我兴奋地说:“大家可以在课后去找找!”话音刚落,这些孩子的眼睛里已闪动着思维的火花。此时,又有同学突然提出:如果没有太阳,我们要怎样辨别方向呢?这个时候,我开心极了,因为我感觉这节课不需要我的讲解、不需要我的调动、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他们心底发自内心地对这节课充满了热情、充满了兴趣、充满了求知欲,有了学生这种自我学习内驱力,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会不好吗?我把她的问题设计为体验性作业,让他们今天放学后自己去查阅资料,如何在生活中辨别方向,明天课题上汇报。在第二天的汇报课上课堂气氛更是高潮迭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北面的山坡比较陡,南面比较缓;朝南面树上的果子比较红;树的年轮北面比较稠,南面比较稀;蚂蚁的穴一般朝南……

看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蛋,听着他们充满稚气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他们爱数学的真切情感!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学会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教师无痕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价值判断,这样的教育没有强制性,有效且恰如其分,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祎,钟绍春,周拓.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教学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128-133.

[2]張小敏.信息技术支持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8):115-119.

作者简介:

哈晓亮,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怡馨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师生对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