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忽略另一个角落的呐喊声

2017-09-29孙艳华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平等

摘要:摘要: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却难以真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全体学生,这会给实施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职业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蕴涵的伦理精神实质是教师公正,其基本要求体现于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诸多方面。分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学生这一道德规范所具有的伦理层次,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一视同仁;平等;教师公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认为所谓面向全体学生就是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好惡来对待学生,而是应该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出身如何,不管他们生在农村还是生在城市、是否有残疾,也不管他们对生命科学是否有兴趣,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师要想真正做到平等对待每个学生,首先要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上进生”,用平等的眼光来看他们。其次对每个学生都要给予支持、帮助、关心、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关爱。教师千万不要对后进生、学困生、带有任何歧视、冷眼和讥笑,对于他们,应给予更多的赞美和鼓励,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传递给这些学生,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师真的在关心他们,自己在老师眼里不是差生,和其他学生一模一样。这样,学生才能在心理上战胜自己,行为上也才能和其他学生保持一致,也就是,共同进步,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做到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就自己来说,我半路接的这个初三班。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绩好的学生,这类学生让我赏心悦目,很好记。另一类是上课调皮的学生,这类学生也容易记住。而那些学习成绩中等、也不给我捣乱的学生却被我忽视了,而他们正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记得上个学年,由于教初三的语文教师生小孩,学校决定由我担任初三的语文教学任务,当时满有信心。因为刚刚送走上一个毕业班,而且语文成绩不错。在教初三语文轻车熟路,我想机会来了,我一定要大显身手。让自己的语文教学成绩再提高一个台阶。每天起早贪黑,上课、批改作业,毫无怨言。快要中考时,学校对教师进行民主测评,学生把我评得一塌糊涂,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时真的想不通。暑假期间参加了班主任培训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使我明白,教育要面向全体,尊重每个个体,不要忽略另一个角落的呐喊声。

曾几何时学生在向我呐喊、在向我求助。当时我只把这种呐喊、求助当做一篇好的例文在范读和讲解。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还记得初三一节作文课上,一篇作文吸引了我的眼球《老师请多看我一眼》作文写道:老师我知道你很爱同学们尤其是优生和差生,你为他们付出了很多,他们每一次的进步你都会投去赞许的目光,我们好羡慕。老师求你,请老师也多看我们一眼好吗,你那坚定的眼神会给我们很多的鼓励,请你相信我们,我们会努力……。

只因他们是听话的学生,只因他们遵规守纪又默默无闻,只因他们成绩一般,因而在我的眼里就成了毫不起眼的角色。可是他们是多么渴望老师的关注,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他们活泼起来。

然而,我忽略了这种呐喊声,给自己教育之路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世界的判断使我们产生亲疏观;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作业的批改使我们无法顾及太多的学子;我们的眼睛是有光的,现实的色彩往往吸引了我们大部分的凝视……然而不管如何,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来自另一个角落的呼声,也许那里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呵护。

新课程下的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在促进教育公平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做到教育公平应该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入手,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学生,关注每一个个体,赏识他们,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人人充满自信。教师要做到教育公平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还要做到客观公正评地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评价不是要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反馈与调整。热爱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疏忽、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作为教育者,执教真的要公平。

参考文献:

[1]周宗成.有教无类因材施爱[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7).

[2]姜旭英,吕鹏翔.教师偏爱行为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1(12).

作者简介:

孙艳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舍利中学。

猜你喜欢

平等
共同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环境
正确塑造自己当教师的角色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平等的悖谬
如何有效地和家长沟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