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017-09-29徐启超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审美阅读想象

摘要:随着新课程目标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语文这门课程,作为我们国人最基础的必修课,里面更是蕴藏着许多的教学学问。而语文课程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以及写作,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文各门类中的素养培养上,并且找到其中的相通之处,从而全面提升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關键词:阅读;审美;想象;语文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照本宣科,依照课本上的内容教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但要明白的是,课本只是承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一个媒介而已,它的状态是稳定的,是不变的。但是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学生却是每一个极具特色的个体,它所呈现的状态并不是稳定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做到阅读、古诗词以及写作的统筹兼顾。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希望能为同行借鉴参考。

一、 主动阅读,积极思考

阅读,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门重点部分,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较大,同时也会很考验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运用以及理解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会根据课本上的内容以及顺序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完全忽视了这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最终实现的效果并不会很理想。因此,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进行语文课程阅读,并且跟随老师上课节奏积极思考。如此,方可达到高效率的上课以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我先带领学生略读课文,然后对于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行赏析“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并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分析这句话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动静结合的写作方式,进而,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从侧面烘托出济南冬天的美以及作者对于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真切地体会到语言的魅力。当然,阅读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表层意思,同时还要求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并从文章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的熏陶,进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 鉴赏古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语文课本的常客,大量古诗词的出现体现了我国语文课程同时也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的确,通过鉴赏大量优秀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古代,以史明镜、以史为鉴,同时还可以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短歌行》时,每一句诗句都如此的磅礴有力且潇洒快意。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曹操的心境,我向学生讲解了创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快速进入诗词中的情景,跟随诗人共悲共喜。区区四言、八言就可以直接表达情感,并且情感表达得十分酣畅。可见,进行古诗词的鉴赏,使同学们提高了审美能力,并且醉翁之意不在酒,诗词中都是靠意像的描写来烘托作者情思,正是需要这样一个思考转换的过程,才有助于学生对于语文逻辑力的培养,从各方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 开放写作,放飞想象

传统的写作教学一般就是老师自命题或者根据书面要求向学生布置作文作业,这其实并不可取。因为传统的写作教学会使作文写作变得更加程序化,学生进行写作也只是因为作业布置,毫无兴趣、创新可言。因此,必须进行写作教学方式的改革。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开放写作,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从而发挥出中学生的语文作文中的创新能力。

例如,为了使学生向优秀作品看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对他们进行了如下的训练。当教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课程完成后,由于本文是依据朱自清的视点写的父亲,于是我要求学生转换角度,运用父亲的视点来写这篇文章,创作背景就是在火车站送别儿子的故事。通过这次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对于文章的理解层次更加深入了,同时由于足够了解,所以写出来的文字饱含深情并不空洞。而且,这样的写作教学其中包含的两点十分重要,一是写作需要情感,所以情感的培养和建立十分重要,并且要把情感表达在文字上,让读者感受到情感的流露。二是写作需要写自己非常熟悉的内容或者题材,因为只有自己很了解,才能更清楚地讲给他人听。可见,在这样的写作教学中,不仅给了学生写作方向,鼓励他们根据这种方式进行课下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语文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语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探索。”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努力。总之,要重视阅读、古诗词以及写作的培养。而且,语文不同于英语、数学的是它是一门要求学生带有浓厚的感性思维的学科,感情的细腻且丰富才能更好地走入作者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动性去进行语文创作,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宏林.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写作部分的优缺点和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4,(2):122-123.

[2]苗欣.新课程主题整合下的古诗教学[J].教育探索,2009(12):54-54.

作者简介:

徐启超,河南省信阳市,河南省固始县石佛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阅读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