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教育原则与策略

2017-09-29文利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留守儿童

摘要: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社会问题,针对这群特殊的未成年人,施教者们需要以更多的爱与关怀来面对这群学生,不仅仅要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尤为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原则;价值取向

在我国,农村务工人员纷纷进城,由此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群留守儿童长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性格较为内向孤僻,由此而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值得每一个有志于教育的老师们深切关注。

一、 关于留守儿童

(一) 何谓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便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因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独自生活的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大多处于未成年,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在自己的学业、生活中统统见不到其父母的踪影,他们小小年纪便需要独当一面。

(二) 留守儿童的特点

由于这群留守儿童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因此内心极为敏感、柔弱,同时生活的自理能力比较强。他们的情商和心智往往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在相对早的年龄段内便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在师长和同学面前,这群留守儿童通常沉默内敛寡言少语,事实上他们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扶持,外刚内柔是他们的显著特点。

(三) 留守儿童易引发的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引发自闭、孤僻、焦虑、多疑、猜忌、丧失安全感等问题。也因为家庭没有给予他们充分的亲情,这些学生对于家庭的归属感相对淡漠,容易引发反社会的人格,在学校和班级中不甚合群,人际交往中不甚活跃,性格也较为沉郁顿挫,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心智。

二、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原则

针对这群特殊的学生,本文所着重论述的是初中时期的留守儿童。既是留守儿童,又正处于青春期,班主任应该格外关注,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稳定地成长成才。

(一) 规范性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学生,只要迈入学校的大门就必须要谨遵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人可以例外。留守儿童因为其家庭的原因而导致其家庭归属感不强,行踪较为游移漂泊,在这个时候,班主任更应该在管理时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尤其要令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老师和同学所忘记,自己能够感受到来自周边人的真切的关爱,同时也感受到规范性的重要。

(二) 纪律性

因为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这群孩子往往过着信马由缰四处放荡的生活,长此以往,使得这群孩子的作风比较散漫,没有明确的纪律意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师们尤其要树立纪律性,令全体学生必须要守纪律、守规矩,不得逾越班级的班规和底线。

(三) 人文性

作为施教者、班主任,尤其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性便是以学生为本。没有了大写的人便没有了大写的教育,丧失了育人性的教育便是畸形可怕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始终明确一个概念: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而这个“人”便是与自己朝夕相对的学生。尽可能满足学生正当的需求,使得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人被师长所关爱,而不是一台转动高速马达的学习机器。这一点是班主任老师亟待提高的。唯有感受到了爱,学生才会去爱别人;唯有自身被尊重,学生才懂得尊重别人。

(四) 包容性

因为身处青春期,同时自己的家庭又是参差不齐的,因而,留守儿童平日的表现可能不如普通家庭的学生,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着区别的对待。当然,在表现这种不同的时候要极力维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因为分外的关爱包容更加刺激了留守儿童的自卑意识。例如,当留守儿童答错了一道题目时,老师应该对他说:“再仔细想一想,我认为你能给我一个更好的答案!”而不是说:“对于你这样的孩子答不对也是正常的。”换言之,既要对留守儿童有着与普通学生相同的标准,同时在这种标准之外又要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情和关怀。高标准、严要求和包容性、人文性的相互补充、相互调剂才会使得学生能够在标准中感受温暖,在温暖中砥砺前行。

三、 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一) 增进交流

交流是解决问题的优良方法之一,尤其是当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学生时,当你打开了学生的心门,便会感到问题能够相对轻松地解决。善于与之沟通的老师才是一个相对合格、称职的老师。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掌握许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了,老师能够更加懂得学生的情况,学生也因此更加信任老师。唯有在真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老师才能相对从容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 善于聆听

老师不仅仅是师长,甚至还是最应该学习的学生。师长如果一味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在短时间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然而在较长时间则会令学生产生相当大的厌烦情绪。尤其是当老师面对的是自幼便失去家庭关怀的留守兒童时,如果一味使用高压威逼,面对来自学生的反叛性可能尤为激烈。因此老师必须要尽可能与学生采取平起平坐的对话姿态,如此一来,学生才会对自己的老师畅所欲言,老师才能听得到宝贵的中肯的意见,才能根据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学生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来制定班级的相应规章制度。

(三) 积极鼓励

本文之前已提到,本文所论述的对象是留守儿童中的初中生,这些学生往往内心极为敏感脆弱,既渴望得到来自亲友师长同学的关爱,又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而自闭内向。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师长应该多多鼓励,鼓励他们走出个人心灵的狭小空间,勇敢树立远大的人生追求,积极有为,认真学习,奋发进取,成为一个德智体兼备的优秀学生。对于学生而言,春风化雨的谆谆教诲、贴心关怀往往比金刚怒目式的呵斥责怪恫吓要有用、有力量得多。这是学生们所最为需要的也是老师们亟待提高的。简言之,身为教师,不仅要有足够扎实的业务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以自身的人格来打动学生,使之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 小结

本文以初中时期的留守儿童作为主要论述对象,探讨了这些特殊学生的人格构成、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学生的内在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及教育策略,建议老师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督促这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构建健全的人格,拥有一个求知尚美的金色青春!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作者简介:

文利,重庆市,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留守儿童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