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

2017-09-29宋长庆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实施探索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这一课程的基础是实验,并且化学实验在众多化学教育媒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充分地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我国近些年一直在推进课程改革,这也给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结合实例分析,探索化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实施

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必须改革课堂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创设一个巧妙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情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感性知识,在分析研究实验过程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实验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着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点认识和体会,这里主要探讨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一、 以“观察活动”和“探究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自主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但大多数是为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则是在“被实验”,学生的实验活动也往往只是“照方抓药”,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实验目的,从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所蕴含的思想性、探究性和发展性的功能。实验教材共设计了67处“观察活动”和16处“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性实验不是单纯地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因此,我们在使用“实验教材”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教材中的“观察活动”和“探究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实验活动。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在独立思考中才能反思悟法,才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 改“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这是《实验教材》实验内容编排上的特点之一。实验教材中共设计了83个实验,但并未指明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这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过去,由于受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限制,通过简单现象来验证结果、对于过程和方法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过多,没有真正发挥验证性实验的作用,容易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教科书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实验也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将现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凡是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条件允许,均可设计成探究性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如学习“空气的组成”这一节时、我为学生准备了集气瓶、燃烧勺、玻璃导管、乳胶管、自由夹、红磷、水等一系列仪器和药品,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探求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 改“单一实验”为“对比实验”“系列实验”

开发对比实验、系列实验进行比较、概括、综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因此在复习课中我多次开发对比实验、系列实验。例如在复习气体制取和收集时,把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实验,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了气体制取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装置,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气体的检验收集。通过这些对比实验和系列实验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四、 利用多媒体课件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

化学要求加强实验教学,例如:学生实验前的示范某些有毒、有危险的药品和实验以及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反应,我们无法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或学生无法或不宜在实验室做的实验;某些不利于观察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的实验;易造成环境污染,而学生又必须知道的一些内容;以及现代化工设备与工艺流水线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常规实验教学的缺憾,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多媒体课件来弥补。有些化学反应瞬间完成,对其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这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采取放大、停留等手段,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思考。化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且有些实验因时间和空间限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全程演示,如:浓硫酸的稀释,往浓硫酸中加入水,加入的水立即沸腾,浓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通过浓硫酸稀释的实验,使学生明白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瓦斯爆炸、面粉加工厂爆炸等等,这些实验较难在实验课完成,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很短时间钟完成,学生易理解。又如在《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中,我采取了将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实验现象通过录像逐一排列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以其独特的方式使这些马拉松式的实验在短短的1~2分钟内完成,生动直观,从而使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不仅仅局限于实验演示和模型,而且是利用多媒体手段进一步补充、深化、扩展,提高了演示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我们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模拟控制反应变化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 结语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应不断实践探索,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学手段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后我将更加积极投入到实验教学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力求教学的日益完美。

参考文献:

[1]刘桂芝.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

宋长庆,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万金塔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实施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