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制约因素及解决策略

2017-09-29秦学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摘要:在素质教育环境下,体育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广实施体育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农村高中教育教学中,通过组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对此,文章通过对制约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提升农村高中体育教育时效性的具体措施,为农村高中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逐渐取代应试教育,继而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有关体育教育的理论、实践等同样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人们对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认识出现偏差。在实施农村高中体育的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出现一些问题。

一、 制约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因素

(一) 学生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養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导致进入高中阶段,对体育也失去了兴趣。对于高中体育,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例如,由于在高考中,大多省市没有将体育成绩拿入高考,其分值无法与语数外相比,进而弱化了学习体育的热情。而农村高中在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借助体育课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帮助学生锻炼强健的身体。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借助各种体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责任感等,这些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极为重要。但是,从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体育的真谛,在体育课上只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体育课普遍缺乏积极性。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引导下,一部分学生只关注文化课知识,忽视了体育等非文化课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时效性受学生错误认识体育的严重影响。

在农村,从学校数量的角度来说,高中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必然造成单所高中的在校生数量多,学生人数多必然影响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从实际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如果一个班级五六十人同时上课,受体育教学场地、体育教学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跑步、投篮等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只能通过分组的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难以提升教学质量,这是因为,每节体育课每个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有限。另外,在农村高中教学中,一些学校没有普及体育活动,甚至个别高中只将体育课教学内容局限于跑步、课间操等,根本不了解网球、篮球等球类活动规则,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体育教学时效性。

(二) 体育教学设施

在农村的高中,普遍缺乏体育设施,并且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在我国,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学设施难以比拟城市高中的体育教学,这是因为,农村高中体育教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体育教学器材,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农村的高中,全校有且仅有一个篮球场成为农村高中的普遍现象,不仅田径场地小,而且篮球、足球、排球的数量更是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就会导致一些班级根本无球可玩,甚至只能在体育场的边沿上课。上述种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课的教学进度产生严重影响。

另外,农村高中的体育教学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普遍缺少室内体育场,其体育场地的特点是室外露天型的,这种室外露天体育场遇到雨雪天气,只能改为室内课。但是,在农村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一些诸如球类、田径等适合室外教学的项目根本无法在室内开展,无形中影响体育课教学进度。

(三) 师资

在农村高中师资队伍中,与语数外史地政等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数量非常少,面对众多农村高中在校生,一个体育教师需要承担几个班的教学任务,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体育任课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严重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另外,个别农村的高中,体育课的任课教师由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来兼职,这种兼职体育教师普遍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而且缺乏相应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体育教学时效性。

二、 提升农村高中体育教育时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 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在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不同主体,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只有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能,这样体育教学时效性才有保证。对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体育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归还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体育课程,借助相应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激发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 合理使用现有的自然环境,让环境服务体育教学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两面性。从体育教学设施的角度来说,农村的高中无法比拟城市的高中,对于农村的高中来说,通过对自身现有的地理条件进行充分利用,同样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农村的高中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一方面受体育教学场地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体育教学设施的制约,在场地、设施的双重制约下,体育任课教师可以对学校附近的空地进行充分利用,组织学生进行长跑等体育项目。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限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探索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 组织开展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体育教学资源受控的情况下,严重影响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为了有效提高农村高中体育教学质量,要求体育任课教师充分挖掘自身的创新意识,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帮助学生增强体质。

(四) 加强体育教师的教育培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村高中可以针对体育老师开展专门的教育培训,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帮助体育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 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体育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同时,通过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又间接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农村,受自身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举措,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秋.分类教学让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J].当代体育科技,2016,6(03):78,80.

作者简介:

秦学,重庆市,重庆市垫江县坪山镇垫江第五中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