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处理略谈

2017-09-29龙永章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当前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现状,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科学处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然而,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导致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忽略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的结果而忽略思维的过程,如在数学学习中,概念的形成、定理的形成、结论的推导、问题的发现等,都是学生比较缺失的。这种重知识轻思维培养的数学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难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类型与内涵

(一)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理解的思维。形象思维从表象这种思维形式开始,主体可以对它进行自由地加工与整合,并借助于逻辑思维的渗透或结合,对各种表象进行分析、比较,并不断地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概括,产生更一般的各种表象,形成表象系统。数学表象思维的载体是客观实物的原型或模型,以及各种几何图形、代数图形,包括数学符号、图像、图表与公式等形象性的外部材料,它们在人脑中内化为表象时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图形表象与图式表象。

(二)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维。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和证明。从数学思维方法角度讲是属于整理数学知识和证明数学结论的方法。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的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强的人善于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逻辑性是思维的要点,逻辑性强有利于明确概念,恰当判断,合理推理。

二、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培养现状

(一) 形象思维缺少充分的体验和必要的概括

小学生虽然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这时他们的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由于数学最主要的特性是抽象性,所以关注抽象思维能力研究得比较多,而关心形象思维能力研究的寥寥无几。在教学中,有时教师会认为准备课件和教具,以及让学生准备学具太麻烦了,而且有时教具和学具一多,课堂纪律就容易出问题,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影响,使得学生缺少对感性材料的充分体验。即使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感知的机会,在直观感知以后,还没有组织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和概括,就直接对其进行了抽象,使得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还没有了解,就已经得出了结论,抽象出了概念。导致学生只能把概念或结论死记硬背下来,但灵活应用到具体问题时,就会因为没有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受感性材料非本质属性影响而出错。

(二) 逻辑思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逻辑性差的人,其思维常是混乱的;而逻辑性强的人,其思维是有条理的。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期。在不断地学习中,学生头脑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感性材料,随着这些感性材料被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概念、公式和定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就渐渐萌芽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怎样培养、如何培养却成了广大教师教学的难题。在课堂组织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引导、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不懂得如何为学生搭建逻辑思维形成的“脚手架”,导致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于逻辑思维关系处理对策

(一) 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在数学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之间搭建一座桥,让具体形象思维的学生能接受、理解、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首先,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就是通过直观、具体的教學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圆的周长”时,教师直观的教学方法就是:测量圆的周长,通过测量不同大小的圆,分析圆周长与半径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其次,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复杂的数量关系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数形结合既能丰富学生的表象,引发联想,又使得学生乐于学数学,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例如,在分数乘除应用题教学时,经常通过画线段图或画面积图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将题目中的条件落到平面图形上,引导学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画图,利用数形结合思想使问题的数量关系化抽象为直观,有利于学生表象的建立,使问题的数量关系更易理解,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以逻辑思维为目标,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由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期。在不断地学习中,学生头脑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感性材料,随着这些感性材料被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概念、公式和定理,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就渐渐萌芽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充分去感知,并注意引导学生对感知对象进行抽象概括,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科学引导,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先天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通过科学引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例如,在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用问题串的教育方式,通过层层追问,激活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思维。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思维状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韩玉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陕西教育,1998(4):39-40.

作者简介:

龙永章,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巧马镇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