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意义及对策

2017-09-29李莎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德育渗透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改革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课外实践活动,树立榜样作用,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为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现实意义;对策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科目,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决定了其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说: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规范学生行为和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科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不断发挥语文学科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现实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德育引导,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基础。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而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科学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的“慧眼”,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通过自己独有的理性思维,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 语文学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语言类科目,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人文类科目,语文学科本身就肩负着德育教育的职责和使命。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强化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进而使得小学语文人文教育缺失,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促使学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效手段。由此可见,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语文学科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 小学语文德育现状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确保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构建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重“教书”,轻“育人”。“教书育人”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使命,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只是“教书”而没有“育人”。即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只强化了学生“读书识字”这种工具层面的教育,在精神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基本是缺失的。这种停留在教育表面的语文教育,不利于小学生思想的成熟,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德育教育政治化严重,忽视了生活化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领域,德育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些爱国主义教育、民族主义教育等颇具政治色彩的教育。这种具有政治色彩的德育无可厚非,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这种局限于政治教育的德育,忽视了德育的生活化功能,学生的个体行为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足,最终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德育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

课堂是语文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最佳阵地。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语文教材蕴含的德育内容,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谁打碎了花瓶》一文时,就可以结合文章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其次,在作文写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最佳途径。例如,五月母亲节来了,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懂得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孝”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在课本朗诵中培养德育。朗诵是培养小学生语感和情感的最佳途径,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大声朗诵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感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德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

除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还可以科学借助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积极渗透德育。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课外阅读,在书籍的海洋中学习到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在书籍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励志的,让学生在阅读中,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语文教师应当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渗透德育。例如,清明节的扫墓活动,教师可以借此给学生讲扫墓活动的历史由来,尤其是在给先烈扫墓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先烈事迹的讲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感恩的情怀。

(三) 德育與教师行为相结合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一般肩负着班主任的中职责,和学生的相处最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注意自己在教学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规范言行、以身作则,树立好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德育是践行语文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丰勋.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2.

[2]李俊华.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114.

作者简介:

李莎,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南明区甘荫塘小学。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德育渗透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