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7-09-29陈小灵

读天下 2017年21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在语文这门学科中,教育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能力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要求。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语文知识教学相融合,是目前语文教学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思维导图指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让学生在不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沟通的桥梁。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分析,探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导图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培养方法

语文是一门感性知识较强的学科,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学生除了理解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对文章背后的精神美、语言美进行研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如教学方式不得当,教师很难将学生的思维代入自己的教学内容中,语文教学实则是一种针对学生思维导图的教学。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学生思维导图的培养措施。

一、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思维导图起初是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所提出的,在这位教育家的大学时代,每次遇到信息吸收、记忆等方面的困难时,前去图书馆查询相应的资料,但是都没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自己摸索寻找新的方法。托尼·巴赞开始致力于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等科学的研究,慢慢地他发现人类大脑在理论上可以同时思考不同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技巧,让彼此分开工作,很容易激发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让人在不同思维之间逐渐形成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的学习、工作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二、 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方法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一般都是采取讲、读、写等方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对于一篇文章,首先告诉学生文章的主体含义,然后再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最后再直接给学生传授文章所反映出来的深层含义。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让学生在短期内面对考试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学生无法形成固定的学习思维方式,对老师的依赖性过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害而无益。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大脑的运转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对于所学的信息接收、整理、记忆等能力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成绩上存在着差异。

(二) 学习方式的问题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追求的仅仅是分数,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短期内无法从分数中看出学习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后,对于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探索性。语文这门学科所培养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性学科。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学生的思维被传统教学方式固定后,无法自主开拓,很少具有散发性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学习以及以后的自我发展上造成较多限制因素。

三、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 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自主思维的培养

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并且让学生从此形成一种学习思维习惯,在遇到新知识时,随着第一反应去探索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龟虽寿》这一诗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述前首先让学生自己理解诗文的意思,并且让学生找出诗文的中心句。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所找出的关键性语句肯定也有着差异。如有的学生认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这句诗是全文的中心,神龟虽然长寿,仍然会有死的那一天,表达了诗人看淡了世俗光阴,无意追求长生之法;“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表达了诗人看淡了对权力的欲望,只求在有生之年活得有价值。而有的学生则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文的中心句,表达了诗人虽然已年近古稀,仍然有着宏图伟志。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全文的中心点,让学生形成这种首先自我理解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学习完成后,教师需要试着让学生学会按照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按照古诗文的理解思维创建思维导图,首先初步阅读诗文,然后弄懂文言文以及生僻词汇的意思,如“伏枥、在千里、螣蛇、烈士、壮心、永年”等词汇,再者在学生弄懂诗文的意思后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诗文的背景。比如这首诗的作者——曹操的生平,从“假意献刀,刺杀董卓”开始一直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到最后的“三国鼎立”,并且这首诗文所创作的背景也比较特殊,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已经到了暮年但是仍旧壮心不已,在他心中不求长寿,所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只求在有生之年完成理想,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最后则是结合作者诗文的意义激励学生,比如曹操暮年尚有鸿鹄之志,而学生正值青春更应当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二) 探索思维的培养

语文这门学科,按照传统的理解方法是記、读、写三种固定方式,但是随着新课改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新定义,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对文章表面进行理解,还要学会结合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遭遇综合理解文章所表达出来的含义,提高自身文学水平。

四、 结语

初中语文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过是进行机械化的重复,因此,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新课改要求下,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融入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则是在学生思维能力上下功夫,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吉凤,钟勇.浅析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9).

[2]瞿文亮.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预习中的运用浅说——以《卖白菜》的预习指导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11).

[3]杨娇,徐采娟,杨俊晔,等.思维导图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选材立意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5(6).

作者简介:

陈小灵,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市坪山区坪山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