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幼儿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2017-09-28薛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家庭教育

薛丹

[摘要]: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两季节目的持续热播,引发了幼儿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这一现象的广泛热议。父亲在幼儿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幼儿家庭教育现状,阐述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合理举措,呼吁父亲回归家庭教育,为幼儿成长创造完整的家庭教育环境。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幼儿成长

· G78

随着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两季的热播,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应该承担哪些家庭教育责任的话题,又一次引发了街头巷尾的广泛热议。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香港作家梁凤仪说:“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的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还有人曾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都旨在说明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关键性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现实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父亲”角色存在着诸多误解,对幼儿的成长来说,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在幼儿班级家访中不难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下,大多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责任;有的父亲忙于工作,从不过问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有的父亲将孩子交给上一代老人照管,以为爷爷奶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就可以万事大吉,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责怪孩子,责怪幼儿园老师不尽力等,多种原因所带来的“父亲”角色的缺失广泛存在。然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的日常交流中,得出的结论却是幼儿最希望也最喜欢爸爸陪他玩。只要爸爸在身边陪着,幼儿就会保持良好的情绪,但令人失望的是爸爸通常很少能陪伴在身边,有时一天甚至几天都见不到面。没有父亲的陪伴,孩子生命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离他们而去。

北京师范大学陈建翔博士首次提出“父性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通俗地说就是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有利于孩子的体格发育, 有利于孩子的认知发展, 有利于孩子确定性别角色,有利于孩子提高交往能力,可见父亲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義。

既然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那么好爸爸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1.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给幼儿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满足孩子安全感的需要。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与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分不开的。三岁之前,母亲为幼儿提供了生理和情感上的依靠,幼儿的安全感更多来源于母亲;三岁之后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崛起,开始崇拜父亲,希望父亲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例如,父亲可在幼儿面前表现出对妻子的爱慕行为,不失时机地夸奖、赞扬自己的妻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家庭非常温暖,从而增强安全感。父亲应该保持自己与妻子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和睦关系,互敬互爱、互相体谅,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2.定位“父亲”的教育角色。德国幼教专家福培尔说:父亲可以帮助孩子确定性别角色,孩子最直接也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就是观察和模仿身边亲近的人,如果男孩4岁前没有得到应有的父爱,他们在性别角色发展中就易倾向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毕竟不同。母亲是感性的,更会关心人、体贴人;父亲是理性的,更加独立、自主、坚强、果断、自信、与人合作。

研究表明,与母亲相比,父亲对孩子智力发育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在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很多幼儿之所以会出现焦虑、孤独、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易担惊受怕、多愁善感等表现,就是因为在父教缺失的情况下,母亲过多地承担了既是父亲又是母亲的角色,加之幼儿园缺乏男教师,这就使得男孩子对男性的性别认同弱化,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作为平衡孩子成长的跷跷板,父亲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是无可替代的。

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催化剂,建立亲子之间稳定的情感联结,孩子更容易接受父亲的教育方式和思想,从而增强家庭教育功效。共同的游戏活动是亲子间最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父亲可以积极参与孩子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吻、拥抱和抚摸等肢体语言,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温暖,这样持续有效的亲子互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4.慷慨给予孩子夸赞与赏识。学会欣赏,慷慨地给予孩子积极的肯定与鼓励是改善现状的良好有效手段。很多父亲即便是对孩子的表现很满意,也羞于表达,更很少肯定和鼓励。有位小学语文老师曾经谈到,当问到孩子们最希望得到谁的表扬时,有八成以上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其次才是母亲,他们在作文里写到,父亲除了给他们买喜欢的东西以外,好像就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鼓励方式了。作为父亲,不应吝啬自己对孩子的赞赏与鼓励,要通过各种方式传达自己的父爱,使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和关心。

5.给孩子更多用心的陪伴。傅国涌先生在《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指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需要时间的历练,教育是一个“慢”过程。学会陪伴孩子成长,父亲应该从忙碌的工作中多抽时间留给家庭和子女,与孩子的母亲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教养孩子的职责。在工作之余,陪孩子散步,陪孩子旅行,陪孩子运动,陪孩子阅读,陪孩子游戏,陪孩子聊天……即使什么也不做,只是用心陪伴在孩子身边,也是暖暖的温情。然而,很多父亲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让孩子感觉到是在应付差事,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其实,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也一定会很开心。关键是心与孩子的心要在一起。父母不能再等孩子出问题后互相指责和抱怨,孩子的成长需要父亲的参与。父亲在忙自己事业的同时,也应顾及家庭和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照顾孩子本身也是对家庭负责的表现。

父亲是儿童成长的指示灯,父亲的持续出席才能保证孩子的平衡发展。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幼儿成长中无法弥补的缺憾,千万不要让“父亲”只是孩子口中一个称谓。希望《爸爸去哪儿》的热播,能够唤醒更多父亲的家庭教育责任感,让孩子在优质的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秀丽,赵娜.父亲角色投入和儿童的成长,外国教育研究,2006.

[3] 孟育群,宋学文.父亲淡出家庭教育与父爱的作用,教育科学,1998.

[4] 沈玲玲,家庭之父性教育探究,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幼儿成长家庭教育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