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幼儿戏剧如何创新

2017-09-28金扬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二度创作创新

【摘要】传统幼儿戏剧若想赢得当下孩子们的喜爱,必须融入多元化的创新元素。如何使传统剧目更具观赏性、更符合现代审美风尚是一个十分迫切和意义重大的问题。本文以经典剧目《小熊请客》的二度创作为例,从形式、内容以及表现手段等方面谈到创新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幼儿戏剧;二度创作;创新

中国分类号:I286.3

传统幼儿戏剧由于时代的局限,和现在孩子的生活坏境和生活体验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所以,生硬地不加改造地搬上舞台会给孩子的接受带来障碍。传统艺术的式微是一个无奈的现实,但不能否认,一些传统剧目在故事编排上、人物塑造上增添了创新性的元素,比如《三个和尚》《狐狸与乌鸦》《伊索寓言》等,一样深受孩子欢迎,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社会反响上都大获成功。传统幼儿戏剧如何创新,使演出更具观赏性、更符合现代审美风尚,对经典幼儿戏剧的传承和表现来说,其实是一个十分迫切和意义重大的问题。

《小熊请客》是著名儿童作家包蕾的代表作,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时以广播剧问世,后来又发展成为舞台剧形式。剧情简单、明快,形式生动活泼,形象鲜明集中。剧中以小熊请客为线索,表现了想白白吃东西的狐狸和一群小伙伴的矛盾,动作性和音乐性都很突出。特别是对好吃懒做的狐狸形象运用了类型化处理,对机智勇敢、热情好客的小熊以及小猫、小狗、小鸡等形象也都有很好都表现,深受孩子喜欢。应该说,这是一部长演不衰都经典剧目,对幼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熊请客》在幼儿园里被过度的重复和反复排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出现程式化的趋势,往日的经典已经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经典幼儿戏剧要有新生命,就必须有一个好创意,要把传统内容和现代形式结合起来。以《小熊请客》的二度创作为例,本文大致谈谈创新元素在经典剧目中的体现。

1. 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加强整个表演的层次感

喜欢娱乐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戏剧也应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夸张幽默的表演使演出更具观赏性,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小熊请客》从结构上分为两场戏,采用游戏的方式表现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得情节集中连贯。整出戏在内容表现上纯净明快、紧张热烈,充满浓郁的儿童情趣。其中,情节有两处反復,小猫、小狗、小鸡和狐狸到小熊家的不同言行造成了对比和反差,再加上整齐上口的唱词、极富个性和节奏感的音乐,使得角色个个鲜明突出,能让幼儿加深印象,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受到教育。加强表演的层次感,能最大程度让孩子体会角色性格,更好地把自身情感体验代入进去,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首先,第一场戏和第二场戏要有明显的区别。第一场戏表现了狐狸的狡猾,采用的三段式的结构手法,在处理上注意要有变化。一是狐狸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表情动作的变化,狐狸的每一次出场内心的不满都要加强,在动作上形成逐渐推进的层级关系,让幼儿能够真切感受到。尤其是狐狸要求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小熊家,想骗吃骗喝的甜言蜜语和被小猫、小狗、小鸡一一拒绝之后的动作表情要有明显的区别,心理上的变化要通过表情和动作十分清晰得表现出来。二是小动物们在语言和动作上也要有区分。小猫、小狗、小鸡要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物性。比如,小猫喵喵喵地上场,给人的感觉是温柔可亲的,在动作上可以表现得柔和一些。小狗汪汪汪地出现,代表着活泼神气的性格,在动作上可以表现得阳刚一些,小鸡的动作设计可以表现得滑稽一些。其次,第二场戏要比第一场热闹、紧张。首先,在狐狸到场之前和出现之后有区别。开场时候应表现小熊的热情好客,整个气氛是热闹欢乐的。演员们应该很high。之后,狐狸出现了,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每个小动物应该都在想主意,齐心协力去对付狐狸。应该展现的是小熊的核心作用和其余小动物的团结一致。这时候,动物的动作需要紧张一些,节奏和音乐都相应加快。作为一个反面角色,狐狸的表演十分重要,在第二场的处理上要有层次有变化有发展。首先表现在和第一场的不同上。第一场主要表现出狐狸的狡猾贪婪和花言巧语,第二场一定要把他的霸气、蛮横、得意表现出来。屋外的狐狸动作性是很强的,要能充分表现反面人物的特点:凶狠、急躁、气势汹汹。特别是随着剧情的发展,狐狸的动作要更具有喜剧色彩,挨打时候的狼狈、慌张、可笑都要充分表现出来,让孩子看了以后觉得很解气很痛快。这样,也能造成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2.根据幼儿戏剧的特点,加强动作性和音乐性

作为幼儿戏剧,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动作性。小熊请客里静态的表达并不多,动态的表现十分突出。因而,抓住这个特点,尽量设计出可爱而又富有童趣的律动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尽量要量身定做一些标志性动作,适宜幼儿模仿和记忆。特别是每一次小动物的出场,舞蹈动作要设计得鲜明又有特色,符合物性和人物性格、心理。

作为一部经典的小歌剧,《小熊请客》里的音乐更是吸引孩子的核心要素。因此,演绎好每一段音乐是本剧成功的关键。若在音乐方面取胜,必须在原作的基础上增加专门的音乐设计。可以在原有的节奏感极强的乐曲中进行一些加工和创编,比如结尾部分的合唱也可采用快速和变奏,中间部分加上一些和声,使用打击乐和弦乐可以使配器更加丰富,也会让音乐的现场感和剧情感更为强烈一些。音乐创新元素还可以考虑把台词和Rap结合起来,在高潮部分加一些鼓点,使得小动物们齐心赶走狐狸的气氛更热烈,配合情节推进高潮。

3.注重塑造声音形象,增强表演性

好的剧目一定要有让人记得住的演员。因此,在角色表演上一定要把好关。一是要选对人,一定要让人物和角色极好地贴在一起。这在选择演员方面要下点功夫,演员的投入和自身气质都十分重要。另外,要对演员进行必要的指导。著名艺术家宋怀强说,“只要你能在内心与相关核心故事、人物的价值观认同,你就能演好戏。就像我演郭永怀,我也是这么想的,要用科学报国、科学救国,你这样想,你的行为外化出来才会像。”对每一个演员进行发掘和引导,结合形象和自身条件进行必要的调整,能够使演员们都能够进入到最佳的艺术状态。endprint

出色的演员不仅要用身体演,而且要用脑子演。演员一定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一個角色我给它什么样的造型,我如何去表现,都得吃透。演员的身肢、动作、语言、造型既要体现角色特点,又能充分表现出儿童情趣,同时能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理解。充分运用“肢体表现”再现动物的典型特征和活动,运用“声效模拟”表现动物的声音和心理情感。力争抓住每个动物之间的本质特征,成功塑造角色的声音形象,使得整个表演有层次有区别,准确拉开每个动物之间的个性,赋予角色以动感和生命力。

4.创新性场景设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高度发达和推广运用,现代话剧在场景、道具、声效、灯光等布局上都表现出飞跃式的进步,并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对于《小熊请客》这些对舞台技术并没有十分特别要求的传统剧目,在场景和道具的设置上也可以进行大胆创新。在道具的设置上,可以摒弃传统的静态呈现,用人物扮演的方式做一些活的场景道具。比如,树的形象可以用两个人的肢体展现,通过人体造型和服装色彩的搭配去呈现静态背景。小熊在家请客准备的一节,对桌子的展现也可以真人扮演,用真人走动的表现反映出情趣和幽默气息,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创意。

对舞台灯光也应该有设计。比如第一场是在树林里,灯光可以采用偏绿一些的自然光,而到了小熊家,可以加入更加热烈的偏红色光线。灯光既可以起到区别场景的作用,还可以有效烘托气氛。在表现小熊和小动物们一起打败狐狸的场景时,可以加一些跳动的光束以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同时也衬出场景的热闹好看。

5.有看点有亮点

整台剧目是以集体的表演来决定的,但是,狐狸的表现空间和张力更大,还是可以成为一个亮点。小熊的性格也具有很大的再造空间。同时,集体的歌舞、唱词要有新意有韵律有美感。在设计舞台的时候可以考虑用现场钢伴,配上现场的合唱队成为一个亮点。但是,现场钢伴一定要成为剧情里水乳交融的一部分,不能显得太突然,以至于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或冲淡了表演。当然,钢琴的位置,现场的和声,钢伴者的服装和出场、下场等都应该有设计,和剧情有一个协调统一的安排。成功地演出一个剧本需要许多综合艺术,需要许多人的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在演出之前,要把舞台、灯光、钢伴等因素都仔细把好关。当然,所有的创新元素都要以不破坏整体剧情和童趣为原则,演员的表演仍要突出稚拙美感。

除了对经典进行创新性加工之外,幼儿戏剧的成功主要还是靠演员对剧目主题的把握和出类拔萃的表演。《小熊请客》的创作是通过小伙伴们去小熊家做客这一主线,逐步引出小动物和狐狸的矛盾,教会孩子们对朋友学会分享、对坏人懂得拒绝。因此,在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这样的创作思想。在表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人物形象不鲜明突出,台词缺乏感染力,动作表现力不强。这样的话,尽管有好剧本,整体舞台呈现也会太平淡。可是,如何演好幼儿戏剧里的角色,为孩子喜闻乐见?关键是要演员对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关注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丰富的想象力。若能足够吸引孩子,有趣和好玩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好的演员一定要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尽量使角色灵动有趣。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孩子具有的性格、表情、动作加到剧中,对台词进行模仿处理。在这个剧本中,小狐狸的性格化特征十分明显,比如好吃懒做、死乞白赖想占便宜,占不到便宜以后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表现都极具性格张力,是一个类型化的角色,容易表现得丰满充实。但是,小熊的特征就显得比较弱,虽然它是第二场的核心角色,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人物,但是性格表现上比较虚,动作也比较少,不太好刻画。在人物造型上可以挖掘的亮点不多,演员往往下了功夫,却发觉力气用不上。因此,小熊的表演应该多一些想象力和对人物特征的深度挖掘和补充。力争赋予人物更多细节和动作,并对角色语言的音调音色适当变化,唱曲节奏快慢进行特殊化处理,并通过肢体表演进行配合,使得小熊在与其他形象的区别中树立起来。

总之,对幼儿戏剧经典进行创新和再二度创作是时代所趋,我们的幼儿戏剧表演活动必须把握这一原则对经典进行再加工,增添既紧密贴合剧情又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新元素,使得幼儿戏剧经典重新焕发鲜活的生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粮食。

作者简介:

金扬眉(1973——)女,河南信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写作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度创作创新
浅论讲故事的几个要点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