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9-28司宏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数学

司宏志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大量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作业一发下去,将题目读一遍,大多数学生就会订正了。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读得不好,教学还是功亏一篑。近年来教学中,越来越感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数学阅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强烈的需求,数学能力的强弱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营建氛围,促进阅读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是学生产生数学阅读兴趣的基础。如在教室里张贴一些古今名言和名画,既營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再如,把教室的一角装饰成“数学墙报”,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数学稿子,撰写的内容有学生阅读文本后的反思及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信箱、学习经验交流等等。 “数学墙报”,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样也就真正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的效果。

3、开展竞赛,趣味阅读。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趣味比赛。如“考眼力游戏”:出示几组由数据、图形、符号、文字等组成的材料,内容由简入深,先让学生看一眼,时间只有几秒钟,然后教师把材料隐藏起来,让学生凭着记忆将材料写在答题板上,最后同桌根据材料进行互评,评出优胜者。“谁是预习小能手”:在指导学生预习方法之后。选择一节数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预习,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预习后所得到的知识。“谁是高明医生”:出示典型错题让学生找出错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评价。这些游戏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读题能力、预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要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方法指导

让学生进行数学阅读,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随意读,教师要深刻钻研教材,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读,在什么时间读,读什么,怎样读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读出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课堂上要设置阅读的环节

要想阅读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要安排阅读环节,老师要具体指导,不能只是提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读。

(1)情景引入时读——刚上课时,有悬念的阅读材料能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学习新的数学概念要读——由于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阅读时有些拗口。特别是新的概念、定理等重要数学理论,在给学生分析清楚后,要让学生反复读,读熟直至会背,以强化数学语言。

(3)例题的题目要读——例题的题目可让学生先读,如有问题老师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待大家都分析清楚,解完题以后,再让大家一起读一遍,以体会个中的滋味。

(4)解题过程可以读——一般是在学生的集思广益下拼起来的。写完后,老师会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此时,如果让同学把解题过程大声的读一读,效果更好。

(5)课堂小结内容必须读——既能起到对本节课的整体回顾作用,又能促进教师按时完成教学进度,即便没能完成,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交代,以减少随意性。阅读材料还可以起到巩固、拓宽的作用。

2、把握阅读的时机及形式

(1)学生在理解方面出现障碍时——教师要领着学生读,要指导学生断句,要给学生消化的过程。

(2)在学生感觉疲倦或思想开小差时——可让大家一起读,一来能使分心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二来大声阅读能提精神,三来也避免直接批评某同学,以保护学生的自尊。

(3)在进行几何逻辑推理训练时——对于有两个以上环节的推理,学生往往不知先写哪一个,而显得手忙脚乱。这时可让学生跟随老师在图形上的手势引导,说出推理过程,要让学生大声朗读,心口并用,熟能生巧,然后再把过程写下来。实践证明,这对培养学生完整、有序的写出推理过程非常有效。

(4)小组讨论交流时——放声读、相互背。有些同学站起来发言就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但在小组里,几个同学之间讲话就很自如,也容易尽快掌握要领。他会了,也就有了自信,再逐步锻炼他们在全班大声阅读、发言,也就容易多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这对小学生而言,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必须依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数学阅读,逐渐形成一定的数学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阅读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算一算或者动手实际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而且能验证推理的结论、获得鲜明的感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现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最优的阅读习惯,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将为其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的保证。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数学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