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作用的发挥研究

2017-09-28王凤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王凤仙

摘 要:语文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创新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将阅读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促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期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有建设性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师生作用

中国分类号:G633.33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课程性质进行了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正是由于语文的这一特殊性质,就决定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阅读教学视为重点部分。尽管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阅读教学,但是我们大多是把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方面,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对作品进行把握和理解,这样的阅读课程往往变为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来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他们自身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发挥,也没有充分参与到对作品的理解中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我们要提倡一种有效阅读教学,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学与学生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而实现好的教学成效。

一、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

《新课标 》明确指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说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掉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如果整个课堂成为了学生的“自由市场”或者是学生的表演课,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与引导的话,这样的课堂也是不成功的。比如,在学生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通常都会出现很多种理解,在这时,教师就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做出总结与引导。《社戏》这一课最后一节,为什么“我”会觉得以后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有看到那夜似的好戏,学生会有多种解读:有的人认为因为那夜的豆子很新鲜,戏很精彩;有的人认为因为那夜我是和朋友一起去的,心情很好……在学生们讨论完之后,教师应当对他们的讨论进行总结概括:我对那夜的豆与戏念念不忘的原因在于农村的自由空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亲密和谐的关系。尽管我们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

二、感悟:体现学生的主体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的本质要素就是“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主体,阅读教学必须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自主的去阅读和理解,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一种读书的方法。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去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感受,应当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想象与思维活动中去切身的感悟作品,这是一种个体的生命体验,学生通过这样的体验会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并获得一种审美乐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我们应当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主动性,因为这些生命体验与感悟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进而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也是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们只要能够坚持阅读,勤于思考,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要让阅读教学实现有效性的目标,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把教师的“满堂灌”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动脑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的记忆更加牢固。例如在《同年的朋友》这一课中,教师应当让学生间进行预习,而后在课堂上来分析作品中的外祖母形象。通过讨论,学生们都能很好的指出作品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来刻画出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三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爱,同时也反映出了外祖母和我之间的朋友式关系。通过亲自的理解与感悟,学生们都能很好的把握和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这样就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得教学更加具有成效性。

三、分享:注重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互动过程,是二者共同参与并协调完成的一种沟通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精神,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翁”的思想来参与到课堂中,讓他们大胆积极的去思考,这样会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特征,任何知识的产生都是在不断的建构中得以生成的。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一个被不断填充的“容器”,学生实际上是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的,他们同样是知识的建构者。

例如《西游记》学生都看过,在名著推荐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都非常愿意向教师与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情节,在讲述这些情节的时候,学生都会融入自己的思考与看法,这些看法都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其中不乏学生智慧的火花。有的同学在讲述阿难和迦叶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这个情节时就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认为这反映出了作品对当时社会中行贿索贿现象的批判与讽刺。还有的同学认为书中凡是没有后台的妖怪都被孙悟空打死了,而有后台的妖怪都没有死,像是金角和银角大王就被太上老君救了,白骨精则是被孙悟空一棒打死,学生认为这是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在对作品进行理解与阐释时,学生都融入了自己的思索,这样的讨论会很有深度,也会比较热烈,这种方式会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四、结语

教材不是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平等关系。只有充分发挥出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主体性,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成效性。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史彦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4(35).

[2]付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

[3]沈晓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境与对策[J].文学教育,2012(6).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