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浅析

2017-09-28潘冬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潘冬雨

摘要:体育是一门以增强体质和促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力弘扬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为此,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的优秀教育成果,浅谈一下如何优化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一、将体育教学和游戏教学法结合在一起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游戏教学法就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因为它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保证学生在生动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其体育技能,能够掌握一定的技术要领,从而既能够保证锻炼了身体,还能够提高素质,有利于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在初中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游侠教学方法的效果。

比如说在100米快速跑步练习过程中,只是在不断的强调练习次数,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征求一定的意见,采取竞争方式,或者是游戏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分组,然后采用追逐赛跑的形式、采用接力赛跑的形式或者采用跨步跑的形式进行赛跑。因为游戏的设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速度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评价,给予一定的指导,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将消极观念转变成积极的意识,从被动的方式变为主动,从平淡变为精彩。通过这样的游戏方式就能够充分的调动起课堂内容,不断的丰富其课堂的内容,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教学方法不必过分强调行动一致,应提倡“形散神不散”。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在现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敢于想象、敢于行动的好习惯,在对动作的重点、难点分析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抒发不同的感受,认可并承认学生的不同理解,提高学生的发展空间,促进学习热情的提高。

三、冲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利用多种教学形式

初中体育老师在讲解课程期间应冲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借助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其可以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片、灵活生动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建学习氛围,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前空翻”知识点时,因为该动作十分复杂,教师示范十分困难,而依靠讲解又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巧,所以,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制的Flash动画为学生想象地展示前空翻的分步动作,并且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后退、慢放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动作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四、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

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

五、教师要时时在教学中发现优秀生起榜样作用

同一个班中,每个学生的潜力是不同的,他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长,有的学生跑是特长,有的投掷是特长,有的刚是体操是特长,所以我们要及时树立各方面的榜样,对不进行教育。比如,在学习中学生系列广播操时,有几个学生学了不到一半就不想再学了,动作不到位,如果,我采取采了评选的办法,让优秀的学生上来表演示范,也让有进步的学生表演,还把这位学生拉上前来表演一番,并对他的认真示范进行了表扬,于是,接下来的学习,他便有了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课外活动是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在巩固、补充延伸的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人特长方面,比起体育课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此我们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替代的组织形式,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认真安排好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的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与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我锻炼空间,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本能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体能锻炼形式,另外,课外体育活动更加强调学生的自觉参与,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从事体能锻炼,促使学生养成参与体育知识的习惯。逐步达到有个人特别爱好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运动项目的目的,以便终身乐于锻炼。

七、优化体育评价机制,突出教学评价促进作用

在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从多主体、多角度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全面、公正性,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成长,教师在评价中反思教学、调整教学、优化教学。

(1)教师作为主体的评价内容:一个选修项目占30%;2—4项专项素质占30%;體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占20%;上课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后运动情况等占20%。

(2)学生作为主体的评价内容:体育活动参与度30%;课堂教学知识掌握度30%;技能与素质提升度40%。

最后,根据教师、学生自己、同学的评价按照4:3:3的必烈进行总分的核算,并提出改进意见和给予学生鼓励。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并不断付诸实践,只有通过有效的思考与有效的组织,才能真正地将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有效,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霞.初探初中体育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2】李平.高校思想体育新课程教学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7(1).

猜你喜欢

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