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

2017-09-28肖亮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肖亮

【摘要】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教育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体验,对审美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实施路径,希望与初中音乐教师共勉。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路径

中国分类号:G623.71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实施审美教育,既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对音乐课程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重视“美育”的积极响应。音乐是一门艺术,更是情感的载体,音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更应通过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感悟音乐世界的美,进而达到满足情感需求、完善人格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很多音乐教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尝试进行改变,在音乐教学中也努力贯彻落实新课改对音乐课程提出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很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过度强调智育,美育只是口号喊得比较响亮,实际行动却是不重视音乐等美育课程,甚至削减音乐课程的基本课时,一切都为升学率让路。

其次是学生方面,虽然很多初中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尤其是现代流行音乐,但是对于音乐课却不太“感冒”,认为音乐只是一种娱乐和消遣,对音乐和音乐课程的认识过于肤浅,更谈不上对音乐的审美。

最后在于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师身上往往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固守陈规,仍然停留在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另一种则是接受了新的教学观念,也在教学中积极引入探究性学习等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往往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不到根本改善。

1.2 原因分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原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环连着一环。比如学校方面不重视音乐课程,是因为没有意识到音乐对于塑造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方面的重要性,没有深刻意识到音乐学科的美育功能;而这势必影响到音乐教师的教学情绪,有些教师敷衍塞责,不重视音乐教学,要么就是愈改变而不得法;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程,则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显得过于极端,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能在音乐作品的鉴赏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学生自然也就不能领悟音乐的审美价值,进而不重视音乐学科,出现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程的奇怪现象。

二、初中音樂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路径探索

要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出路在于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打造充满情感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与教师在音乐艺术中找到情感共鸣,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在爱上音乐这门艺术的同时,爱上音乐课。因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2.1 明确审美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音乐教学不单纯是为了给学生传授基础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审美教育才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处于核心地位。从这个意义出发,初中音乐教学实际就是音乐的审美活动,教师无论是设定教学目标,还是选择音乐教学作品,或者设置教学情境,都应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比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审美教育的需要来调整教材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适当补充符合审美活动需求的音乐作品;而在剖析音乐作品时,应通过恰当的方法充分挖掘出作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音乐要素是怎么来表达情感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2实施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审美价值

初中音乐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旋律美和内容美,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这是音乐作为美育课程的独特魅力。因此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更多的情感因素,采取情感教学策略,创设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审美价值。

比如同样是赏析音乐作品,情感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引入演唱、演奏或者综合性表演等方式来表现音乐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学习兴趣。如在赏析《黄河船夫曲》这部作品时,可以采取“整体听赏—分段剖析—再次整体听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阶段感悟作品的速度、力度和蕴含的情感,并且在第二阶段可以让学生运用视唱的方式参与到作品的演唱中,让学生在演唱中加深对作品音乐情绪和内容的理解,感受黄河上的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而在《晨景》这部作品中,可以采取口琴演奏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自己试吹,教师针对学生吹奏的情况提出意见,然后再让学生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吹奏,让学生在不同的速度中感受音量与速度之间的变化,通过不同形式的吹奏让学生感受到怎么来表达太阳冉冉升起的情景才是最准确最美的,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悟音乐审美的价值。

2.3 拓展文化内涵,深化音乐审美理解

音乐不是独立存在的文化个体,而是与其它学科有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拓展音乐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比如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音乐家的生平、作品的内容和情节等等,增强音乐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吸取更多的文化养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1812序曲》这部作品,在讲述作该曲的创作背景时可以结合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1812年俄法战争的过程,加深学生理解作品中俄罗斯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雄伟气魄和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

三、小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本文主要站在教师的角度对初中音乐教学实施审美教育的路径进行了尝试性地探索,希望对初中音乐教师有所启发。实际上,初中音乐审美教育远远不止文中所提到的几点策略,比如还可以从学校的角度来提高音乐课程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激励和考评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重视等等,期待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该课题的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杨阳. 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刘满华. 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教学审美教育
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高校摄影公选课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浅谈
审美教育有效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注重资源整合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