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机械基础》在高职高专中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7-09-28韩莹时妍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改革教学

韩莹+时妍妍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中的《汽车机械基础》这一门课程的特点以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汽车机械基础

U461-4

《汽车机械基础》这一门课程是一门“大杂烩”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液力传动》、《工程力学》五门课程的学科知识,知识面宽、概念复杂抽象、理论性强。传统的高职教学以“学科型模式进行,较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原理的论述、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这些对于文化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讲太困难,同时由于学生由中学升人高职院校对机械工程缺乏感性认识,而相对来说学生的基础薄弱,因此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在开设这一门课程中大多实训环节太少,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较差,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不强等。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改革后的内容均要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机械基础。因此,非常有必须对这一门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寻找一个适合高职高专的教学方案,使教学适应学生现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这一门课程,在高职高专的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1)教材繁多,内容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它们没有统一的标准,都是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甚至照搬以前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编排。不同的教材对学生要学的内容取舍不同、或是与高职生培养目标不符的教学内容,编入了教材。这样致使教师在对这一门课程的把握和理解上,有着较大的偏差和不同的看法。(2)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该课程内容杂、理论东西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学习情绪,最终是对该课程不够重视。(3)教学实践环节偏少。这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实践环节,与各方面的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协调起来较为烦锁,因此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往往忽视实践环节。(4)教学评价体系还是采用传统的一卷评价法。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着他的必然性,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是密不可分的。

2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包含了传统教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多而杂。而且所选用的教材仍然以体现理论性和系统性为主要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授课的话,总感觉讲不系统、讲不深;总感觉课时太紧张,导致一门课学完后什么都讲了但学生什么也没有掌握,教师无奈,学生应付。因此要深入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掌握后续课程需要内容、工作中所用到的相关知识、学生应具备的相应能力,然后本着“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精心整合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能力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项目任务,开展精心设计的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论一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在整合过程中,把这些课程的内容看做是本课程的几个学习项目,如学习项目一:汽车构件力学分析;学习项目二:汽车典型材料的功能分析与运用;学习项目三:汽车典型机构的认识及功能分析等。然后按照各个项目要求的能力目标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内容整合。

《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内容应结合汽车专业培养目标来取舍与添加教学内容。并且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都应与汽车专业知识互相渗透,有机结合,让学生知道所学知识在汽车中的具体应用,形成专业吸引力,很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教学。

3 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采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同时把行为导向教学方法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来。让学生对该课程有着更多的主动性和兴趣。根据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行为导向教学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便会集中精力地听课,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教师讲起课来也津津有味。

(2)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个性为本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作为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与汽车结构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养成职业素养的第一个环节,對于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如何让学生从复杂抽象的机构零部件中有直观的认识,在教学中定期安排带学生到实验室,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机构的运动零部件的结构后,再回到课堂用问题导入的方法引出该课的内容。

(3)以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1) 设计项目设计项目是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设计的项目不仅要贴近专业实际的例子,使学生有兴趣地学而且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下能够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中选用的项目均为常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等项目浅而易懂内容,详实并且在每个项目实施前先介绍项目背景、活动分析、方法与步骤,再提出学习的支持,使学生在学习每个项目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2) 制定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由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及小组成员间合作形式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方案和程序工作。4) 交流分析,项目计划的工作结束后,学生自做一简易模型,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并演示,先由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教师再带领各组学生详细分析、讲解。

在教学方法上:将汽车技术基础学习任务划分成若干分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教学项目的特点,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来组织评估,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在实践环节上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图书资料、不同车型的技术资料等途径识读多款车型的典型零件及主要部件的装配图;了解多款车型典型零件的材料选用、材料的性能及热处理方式;认识不同车型的传动机构、联接与支承零部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基本形式与应用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4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对学生的学成成绩考核方式也是影响学生能否认真学生该门课程的一个主要因素,目前很多的课程均都是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试卷考核,这种方式现很难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保持着足够的学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在对学生评价学习该门课程的成绩上,可以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在能力评价时注重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和关键能力内容的整合;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把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突出对能力的评价,也体现了教师、自我、小组等的多元、多方位的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汽车机械基础》是高职高专车辆工程专业里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该课程包含的内容丰富又繁杂,常规的教学、考核方式均难以让学生对该课程提起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对目前常用的教学、考核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通过改革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教学以及考核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教学改革方式,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作者简介:韩莹(1979-),女,江苏徐州人,助教,主要从事车辆工程方面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侯锁军,刘庆.高职院校《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12.

[2] 陈宁.浅谈《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改革.机电技术,第4期,2012

[3] 顾琪,苏宏林.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14.11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