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9-28薄秀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字词教学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薄秀艳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身性质决定的。笔者从以下几点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在介绍作者时渗透德育教育;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渗透德育教育;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 介绍作者 字词教学 分析课文 作文教学

中国分类号:G633.3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身性质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语文学科既具有思想性,又富含形象性,文与道紧密结合在一起,易于感染和教育学生,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我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在介绍作者时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作家不仅作品为人们所称颂,他们的人品也令后人敬仰,因而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在介绍《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时,我告诉学生,奥斯特洛夫斯基年轻时参加苏联红军,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受伤后转到劳动战线,由于忘我工作,劳累过度,健康日益恶化,最后导致全身瘫痪,后来又双目失明,脊椎硬化。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摧毁他坚强的革命意志,他以正常人都少有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终于创作了世界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同困难作斗争的那种精神和意志,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二、在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字词时,我常常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品位字词的表达效果。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描写烈士牺牲前和敌人英勇搏斗的一系列动词,并仔细体会这些动词,想像当时勇士们与敌人殊死奋战的悲壮场景。学生很快找出这些动词,并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当时的情景。最后我作了简要概括: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生动表现了战士们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战场上惨烈而悲壮的一幕。通过体会品味使学生精神上受到感染,从而对我们的战士产生无比崇高的敬意,也更加热爱我们最可爱的人,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并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三、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渗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绝大部分都是文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较好的文章,无论是写人记事,状物写景,都是對社会、对自然认识的反映,无不渗透着一些做人的道理,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师在分析这些课文内容时要及时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散文时,我引导学生分析了鲁迅先生的四个典型事例后,讲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从而感受到作者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作者时刻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这样既让学生理解了全文的思想内容,又启发学生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为振兴祖国而勤奋学习的崇高理想。

四、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思想进步向上、健康发展。因此,对歌颂祖国、歌颂党、谈理想、讲文明道德、赞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各类文体,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在庆祝祖国生日的节日里,我常常布置一些描写家乡新面貌的文章,写作前我作了一些提示: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家乡过去的情况,再看看今天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同学写得比较成功,他们通过家乡面貌的新旧对比,突出了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更可喜的是一些同学都能在文章结束处画龙点睛。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良好品德。

总之,语文教学中,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使德育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既学到了语文知识,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字词教学作文教学语文教学
“万丈高楼”由此始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立体化字词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