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2017-09-28罗朝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罗朝义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其宗旨是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道德方面的困惑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基础。因此,思想品德课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体系;道德养成

【分类号】G633.2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中学生中倡导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載体功能,以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展开为主要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始终,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国情、法制、心理健康等的教育,促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下面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思想品德的价值导向作用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看问题比较片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处于关键时期,但他们的可塑性强、接受能力也较强。教学中,以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的形成为宗旨,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并且更应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意义,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迹给学生榜样的作用,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注重弘扬民族正能量,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形成健全的人格,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化主体意识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试教育仍然在不同程度上沿袭和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流和主要形式。因此,改变传统的传授知识、背诵考点、应付考试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巧妙摄取生活中的鲜活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讨论——交流——活动”等,在分析实例中展示自己的观点、在矛盾冲突中鉴别观点。

现今社会,大多数人道德意识淡薄,个人素质极度滑坡,很多人视道德如无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礼仪尽失,更有甚者,知法犯法,作奸犯科,已是屡见不鲜。因为不明了规律、因果,因为深重的我执,因为利益的诱惑,因为对财色名食睡的贪爱...道德危机不断上演。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信任度降低,人们有难不敢帮,见义不敢为,社会中少了扶正的力量确到处充斥了贿赂、炒作、造谣、弄虚作假、散布黄赌毒、鼓励杀盗淫妄饮的信息,社会公德正在节节败退。家庭矛盾也在频频上演,子女不能尊老爱幼,不尽孝道,不赡养老人,夫妻不能平等相待,离婚率日益攀升,家庭美德也在屡屡受到玷污。随着“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双汇事件”、“染色馒头”、“爆裂黄瓜”...的频繁爆发,食品安全成了大问题,人们在利益的驱使下蒙蔽了良心,用各种农药、化工染料、试剂加工食品,干着断子绝孙的活,道德危机愈演愈烈。加之各种恐怖事件、暴力事件更是给社会安全蒙上阴影。人们的防范底线被一次次爆破,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网络安全,隐私安全,人身安全、公共安全等各种安全事件层出不穷。

人们生活在危机四伏的时代。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严重地步。寻找解决道德危机的办法,寻找化解道德危机的方式,是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三、注重生活性,突显学以致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指明了航向,同时,思想品德课程中的理念、概念、基本观点等无不反映人们的生活化特点,折射出真实生活的影子。因此,教学中,融入社会生活,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而展开教学,突显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也在课程的学习中,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学中。

如针对“中学生如何合理消费”一节的学习,本人曾到学校与科任教师一同做过调查,发现仅每周零食花费,在30元以上者就有68人,占总人数的57.63%。并且,有近23%的中学生花费在50元以上。在学校内的小卖部里,学生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经常挤得“水泄不通”。当代中学生乱花零钱、网上购物疯狂、手机上网、穿衣服买鞋等要名牌、攀比风、面子钱等现象较普遍。

针对上述现象,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展活动培养中学生的理财观,正确引导学生合理消费。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宣传,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应正确引导子女消费,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意识,不要溺爱孩子,应适当控制孩子的零用钱。作为中学生,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吸烟、饮酒、打麻将、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如学习“中学生如何消费”后,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或社会调查报告活动:我们的零用钱从何而来?学生高消费的原因有哪些?高消费对学生的成长的利与弊分析;怎样的消费才是合理消费?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中增加实践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运用,突显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将国情、法制、行为规范、生命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发展道德、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与社会、与学校、与学习、与生活、与自然地关系,用道德和真理感化学生、教化学生、熏陶学生,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国家主人公意识,逐步树立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参考文献:

[1]李丹.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38期.

[2]刘淑英.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48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
把脉病因,扭转低效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