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初探

2017-09-28苏秀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践多媒体

苏秀玲

摘要:联系当地实际,让历史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历史;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厌学”为“乐学”。

关键词:多媒体 实践 激活兴趣

中国分类号:G434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学生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却不爱上历史课,不爱看历史课本。这反映出我们的课堂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如何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想在本文中就自己教学的实践,谈些浅见。

一、背景分析

较长时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困难较多,集中体现为教师实施教学比较困难,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

1.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课堂沉闷,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上往往是:教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而听者则觉得索然无味,甚至昏昏入睡。教师的课堂若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教学效果如何,那就可想而知了。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依然困扰着教学

课堂局限在校园的围墙内,把学生规定在刻板的课堂之中,把课堂抽象化为教材,课堂脱离生活,而且一些空洞的说教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历史教材缺乏那些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素材,如果我们的历史老师不设法拓展和补充,那么课堂教学就只能局限于教条、僵死的内容,也就无法生动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无法给学生以“鉴古知今”的启迪。上这样的课,学生的感觉就只剩下索然无味了。

3.教学观念落后,评价方式单一

较长时期以来,教科书的结论先入为主,学生除了背历史就没办法学历史了,极大地弱化了历史学科的教书育人功能。在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过程中,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这样的教学观念和评价严重地影响着课堂教学。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做了以下尝试:

二、具体做法

1.联系当地实际,让历史走出课堂,走向身边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

康乐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之要冲、各民族“茶马互市”的活跃区。历史上曾有羌、狄、氐、匈奴、鲜卑等古民族生产生活。在边家林、塔关、地寺坪等地有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半坡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现发掘出石刀、石斧、骨针、等古文物,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康乐还有早在明初就辟为佛、道教石山, 古称西崆峒的莲花山,是貂蝉故里,胭脂赤兔马的产地。有龙头山、张寨山、象山等古烽火台遗址;红四方面军四军十二师长征到达莲麓,有缐家楼、常家楼等红军长征遗址。本地还有独特的方言文化、社火文化、清真美食文化、服饰文化和风水文化等。还有许多内涵丰富、乡土味浓的菜肴和食品,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太多了。他们就来自于社会,贴近生活。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后,必将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使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民俗代代相传,带动和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提供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建立起直观、生动、自主、协作、探究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教学工具,结合投影仪和合适的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意图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可以创造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在近几年的历史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同样的内容,只凭听能记住15%,单凭看能记住25%,而视听结合可记住65%。运用影像到教学过程中恰是实现视听结合的有效手段。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用传统授课手段讲授难以让学生形成一个鲜明的历史概念和理解其深刻意义。而运用影像这种电教手段不仅能把一些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涉及人物广的历史事件的脉络简练出来,突出重点,同时加上一些珍贵的历史片断补充教材,这样既克服了教材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不足,又显现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的效果,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历史表象的理解,形成历史概念。这是一般的直观教具所难以达到的。

3.创设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历史的不可重现性决定了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成为直接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历史教師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再现历史情景,唤醒求知欲,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处在“引”和“导”的位置上。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很多的:如设问情境法、故事情境法、、角色表演情境法、多媒体播放情境法等等。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在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中,要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例如,在学习《伟大的历史转折》之后,引导学生感悟我们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变化,政府推行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学生想到了衣食住行的变化,想到了免费教科书、免交公粮,义务教育阶段免杂费等,从而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不断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生动活泼并能满足学习需要、激发求知欲望的最佳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2006-9-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