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与对策

2017-09-28田树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小学

田树青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綜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调查统计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参与的有效性,就必须将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各种高效学习所必需的情境、指导和帮助。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 综合 实践 现状

中国分类号:G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在课程数量上对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外在的要求,而且其本身的活动性质和实践特征也要求教学必须确保一定的效能,避免形式化,切实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提升他们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模式不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应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不是要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程序固定化、单一化,而是为了确定其实施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而目前的状况是,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知从何人手,不知道教学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基本规范和模式。即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基本规范和操作模式尚不清楚,因此在实践层面就显得不知所措。

2.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上相互分离和孤立,学科化倾向严重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内容包括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两个方面。指定领域的内容有: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包括:学校传统活动、班团队活动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很多学校在操作上却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分别实施。如信息技术研究、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认为是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目标,将学生局限在课堂中,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生活经验的获得。这不符合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的基本理念。

3.综合实践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综合实践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学生从课堂的“被动者”变成了课堂的“导演”和“策划者”,让学生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学会总结、反思与评价,教师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既是活动的实施者又是活动的开发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由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因素多,特别是各种突发不稳定因素,而且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处理结果要求都比较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成效的好坏。往往有许多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这门课程的充分认识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对课程的实施目标不够明确。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对策

1.学校领导重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实践证明,任何一项改革尤其是在推进之初,没有领导的引领,没有政策的鼓励和推进,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的实施,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自发的研究和组织,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引领与发起,显然难以实施与推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率先成为课程的发起者、引领者,引导各个部门和全校教师共同学习和研究,统筹编制、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为各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宏观指导。

2.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全校行为,因此,需要整合全校以及校外人力资源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指导,即建立开放的教研体系,建立以班主任教师为主、科任教师为辅、家长志愿者为补充的合作指导体制。同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的工作量核算制度、跟踪检查与评价制度、设施设备使用制度、激励与奖励制度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设备保障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明晰相关的责任制度和确定组织保障体系,将学校的职能部门、教研组、年级组及全体教师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以团队为基础的全员参与、立体、开放、合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体系。

3.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问题,以及解决“课程低效、片面”问题,以及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的问题。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2012年以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了教学资源的优先配置,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渠道,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支撑点。如陶泥、模具、车床、电子积木、航模等资源完全可以结合本校的特色及校本课程引进校园,以期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

4.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崭新的课程领域,教师素质的高低和教师认识和知识的扩充与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应从专家培训、自主研讨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中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教师培训面、培训渠道要宽泛,不要局限在综合实践任课教师,倡导青年教师多才多艺,主动参与,兴趣参与。只要取得相应的技能结业证,评优选先、职称评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从而激发教师多渠道地参加培训,一改安排式培训模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要求学校要全体“动起来”,只有在“动起来”的基础上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模式在逐渐形成的基础上规范确立起来,从而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依据地区区域特点形成个性化,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熊梅.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 [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小学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