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浅析

2017-09-28杨玉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国家产业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然而中等教育发展并不理想。笔者从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化;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衔接度不高;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专业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人才培养;

【分类号】G712.0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包含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职业中学等,而且社会上还有一些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也承担着中职教育的责任。”[1]其自开办以来,经过各级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的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时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努力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及构建和谐社会对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化

1、盲目增设新的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中职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在硬件与软件实力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不断的增设新的专业。由于不具备设置新型专业的实力盲目的增设了新专业,所以学校培养的目标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以中职学校设置的物流专业为例,自2002年至2013年,全国有1000多所的学校设置该专业,但是“从培养情况上来看,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上并不明确,只是为了吸引生源。”[2]

2、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学校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课程的设置,其设置必须课市场切合度高。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即实际操作的课程需要占据较大的比重。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形成了文化课学时较多,专业实践课学时较少。

(二)教学内容与社会切合度不高

学校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其培养的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在教授专业课时往往偏于理论的教授,使得理论脱离实践,并且理论课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尤其是那些大学一毕业就直接入职就直接进入教师这一岗位,实际工作经历少,没有广泛的深入的工厂及企业中去,不能很好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知识,导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再加上在课堂上“局限于老知识、旧知识,就会造成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认识”[3],从而导致学生进入企业之后不能够很好的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三)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中等职业学校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低是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首先表现为实践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严重脱节。学校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偏低以及学校资金的缺乏,使得实践教学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短缺。“由于缺乏具有丰富实战经验教师团队和后备力量,造成经常有设备,而没有能胜任的合格实训教师的局面。”[4]最后表现为企业或工厂的参与度不够。

二、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一)专业设置要有明确的目标

《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努力提高育人效率,提高办学质量。中职教育必须定位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5]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技术型人才。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删掉或只做简单介绍那些可有可无的课程,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主要课程上,让学生在这些课程中得到强化。学校应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实践教学是通过连续不断的练习,最后演变成流畅及精确的动作,最终内化为自我的知识结够。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并不仅仅是技能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再通过实际操练而获得的知识。实践教学应该持续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基本操作能力。所以中职学校要突出实践教学,扩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中职教育既然是培养第一线服务的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辅相成,更好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二)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培养或吸纳双师型教师

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师资素质密不可分。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教师不仅仅要在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师的选拔上必须摆脱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占较大的比例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关注教师的培养模式,把过去仅仅是“拿来主义”的使用人才的模式变为使用和培养并重的“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校只有具有这样的教师团队,“才能有效改变现有的理论强于实践的中职教育现状”。[6]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来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培养方法上,应该积极鼓励教师走进工厂或企业,让他们参与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切实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从第一线中积极吸纳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校内实训毕只是模拟实际工作,所以学生只有真正的到工作现场才能深入的感受到工作所需要知识与能力。所以要加强学校与企业或工厂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践搭造良好的舞台。学校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加强与企业或工厂的合作,积极的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双赢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盈,促進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小燕.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4,30:191

[2][3]杨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3:14,15

[4][6]傅培群.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25,34

[5]董志远、倪雪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28

作者简介:杨玉翠,女,生于1987年6月,硕士学历,甘肃张掖人氏,现任职于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其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学校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