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学生读不好的三点尝试

2017-09-28陈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流利课文情感

陈峰

中国分类号:G633.33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取文本信息的首选方式。可是,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也难免会听到这样的朗读:

“乘—风—破浪——会—有—时,”一句话有四处拖长音唱读,有一处节奏划分错误。

“行好的—老爷↗—太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两处轻声读成重音了,儿化音没读出来。

“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静静地”“寂静”“静得”“轻轻”几处,应该用舒缓的语速读出李京京勇敢朗读后的镇定,读出赵小桢的羞怯,读出教室里的静。老师听到的却是千篇一律毫无起伏的唱读。

至于朗读中的添字、错字、减字、语调错、重复、顿读、盲声、牛音现象就更常见了。

我在教学中采取师生面对面听读的方式,严格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的添字、错字等毛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得到的是学生战战兢兢地毫无美感的朗读。

“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每篇课文都有的学习目标。为什么老师们的不遗余力地努力,却收效甚微呢?

学生为什么总读不好呢?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得出下面的结论 :一是翘舌音、后鼻音问题严重。如“知道”读成“知(zi)道”;“英雄”读成“英(yin)雄”。二是“秀才读字读半边”,乱猜瞎蒙,造成的错误很多。三是找不到语感,许多名家的美文,学生硬是感受不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学生读不好的现状的。

走好范读第一步。范读是教师把自身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年,我校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学习《用心灵去倾听》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观看朗读课件,“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形象的画面配着有感情的朗读,把“我”的伤心、痛苦,无法接受眼前的事实,渴望得到安抚的心境展示的惟妙惟肖,可学生们接二连三地窃笑了。要求他们学着读,可读得还是无多大进步。我示范性的分段朗读,重点句子强调性地重复朗读,此时,我感受得到学生的聚精会神,感受到学生的情绪受到了感染,感受到了学生的跃跃欲试,再让学生模仿着读,效果好极了。

我意识到,老师这种面对面的朗读,它的渗透力、影响力比多媒体朗读更为强烈。恐怕是学生不仅能近距离地听到声音,还能观看到老师的表情,从而感悟到文章的韵味和感情的缘故。

走好正确流利的朗读的关键步。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夯实了“正确”这项基础,才能建成“流利”这座大厦。我曾经给同学们讲过一个“错认一字丢了官”的故事。说的是清末左宗棠的一个姓“武”的部下,把“焉知来者不如今也”的“焉”认作“马”,左宗棠觉得用人不当,遂削去他官职。借此灌输“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朗读课文,也得“百密无一疏”。每个学生都得力争达到读正确、读流利,包括标点符号,顿号得和逗号,分号和句号,破折号和省略号,要读出区别来。

走好pk竟读欢乐步。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索、去探寻、去实施,并在求索、探寻、实施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可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如让学生朗读中加入思考的轻声读;让学生品味欣赏的自由大声读;给学生自我表现机会,起到示范作用的指名读;使学生感悟到不同角色的各样情感的分角色读;能让学生全体参加,全员训练的齐读,都能起到感悟课文的字字句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作。但是,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朗读方式是“pk竞读”。

如我上《有的人》这一课,就采取了“男女生pk读”“同桌pk读”“小组pk读”“找对手pk读”等几种形式。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句中的两个“有的人”,句中的“死了”和“活着”,看谁能够读出先抑后扬的韵味。“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比较一下谁能读出反动派的凶暴、自我吹嘘,读出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对比一下谁把反动派的臭名昭著和鲁迅的流芳百世表达、得更为强烈。

每当老師提出要开始“pk竟读”时,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举手,“我读我读。”“叫我叫我。”场面的热烈是平常课堂上难以见到的。接下来,被选中的同学摩拳擦掌,准备一试身手;没被选中的同学则跃跃欲试。此时,同学们朗读的欲望、想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愿望都显示出来了。

读的人尽心竭力,听的人也声声入耳。什么读错音、加字、减字、反复、停顿等等毛病,会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一一指出。老师的评价也得紧跟上。“我宣布,严晓燕胜。”“哗—哗—哗—”,掌声、笑声,把此时的愉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种朗读方式,涵盖了读者的演讲艺术;体现出读者的表达能力;展现了个人的胆识;也是普通话水平的一次测试。通过这种学生最容易进入情感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自觉地渗入他们的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从而让他们读好课文,培养朗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endprint

猜你喜欢

流利课文情感
情感
台上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
流利美语脱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