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用歧义及其语境应用初探

2017-09-28彭双剑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英语

彭双剑

【摘 要】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语用歧义的产生条件、类型及功能做了探讨。歧义是人类自然语言的特点,它的产生不但不可避免,而且也不必完全避免。歧义有其消极作用,但也有其积极作用。因此,我们不应该片面地排除歧义现象,而要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它。

【关键词】 英语 语用歧义 语境应用

中国分类号:H31

众所周知,言语交际至少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即说话者和听话者。而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早在18 世纪就指出, 语言是对于有限手段的无限运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语用歧义现象就发生在交际活动中,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笔者认为语用歧义的产生条件有二:一是由于说话人使用不确定因素或间接的话语,使听话人产生歧解。二是尽管说话人意义非常明确, 但由于听话人带有某种目的或受到一定语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歧解。

一、语用歧义的类型

1.1 指示语型语用歧义

指示(deixis) 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语言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不同语言中用于指示的词项和语法范畴也大同小异。在英语中,这些词项和语法范畴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如here、there、now、then 等, 这些词项统称为指示词项或指示词语(deixical items) 。它们的所指或意义离开了特定的交际环境便无法确定,从而产生歧义。

1.2 言外行为型语用歧义

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英国哲学家J. Austin将话语看作是一种行为, 并将其分为三种: a、言内行为( elocutionary act) , 指具有确定话面意义的言语;b、言外行为( illocutionary act) , 指通过说话行为所进行的陈述、允诺、请求等行为; c、言后行为( perlocutionary act),指施事行为在一定语境时产生的效果。所以从言语行为理论来看, 言语既可以用来传输信息,同时也可以用来施事[2]。例如:

(1)Can you operate the machine?它既可以是 “询问”, 问对方是否有能力做这件事;也可以是“请求”, 这就是说话人要表达的间接语用用意。

(2)My husband will be back soon. 这句话除了表示字面意义外, 在一定的语境中,如针对熟人、朋友或来访者,可传递“许诺、请求”等言外行为; 针对不速之客或歹徒可传递“警告、威胁”等言外行为。

1.3 双重语境型语用歧义

众所周知,语言交际离不开对语境的依赖。如果交际双方具有语境共识, 那么交际才能最顺利地进行。但是对于同一语言形式, 交际双方也可以根据各自的语境赋予它字面之外的新的语义, 这就导致同一段语言出现了双重语境, 因而使该表达片段形成语用歧义。例如: Why are lawyers all uneasy sleepers? Because they lie first on one side, and then on the other, and remain wide awake all the time. 此句中lie 既可译作“躺”又可译作“撒谎”,所以这句话的一重语境是解释律师为什么入睡很难,因为律师在床上老是翻来覆去,这边躺躺,那边躺躺,岂能安然入睡?而另一重语境则是说律师在帮人打官司时两边扯谎,而且还要一直保持高度的清醒不使谎话被戳穿。

二、语用歧义的语境应用

歧义有时会产生误解, 在交际中造成障碍。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歧义是消极的,应尽量避免使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家H. P. Grice 在其“合作理论”(cooperative principle) 中特别提到要“避免歧义”。但歧义毕竟是语言本身一种内在的现象, 而且“在上下文或一般的交际场合中, 大部分歧义现象都会自动消除”(kooij, 1974: 4) 。因而笔者认为,若恰当地使用语用歧义,不仅不会产生误解,而且还能达到某种特定的修辞效果或语用目的。

2.1 一语双关,创造幽默风趣的氛围

例如: 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 试一试我们的甜玉米, 你将笑得合不拢嘴(吃了一个又一个)。ear 在句中既可表示“ 穗”又可表示“耳朵”。这则甜玉米的广告正是利用语用歧义,一语双关地巧妙地推销玉米。这是一则十分成功的广告语。

2.2 有意识地使用含歧义的模糊语言,对不同听话人产生不同的言外之力,从而达到说话人的不同语用目的

例如:Notice in the Junior Common Room, 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These newspapers are for all the students, not the privileged few who arrive first. 此notice 寫得含蓄而礼貌,文中的语用歧义对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言外之力。对普通读者来说,所有学生都有权阅读这些报纸;而对意欲把报纸据为己有的人来说,则起到警告作用。这比直言“不要偷报”,表达效果要好得多。

三、结语

由此可见,为了确定话语的意图,听话人首先必须能够处理一些反映人类语言复杂性的结构特征。句子意义的解释当然是语言交际的关键部分,但交际过程决不是以处理结构特征和解译句子意义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需要听话人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并能结合语境,适度地推断出说话人所要传递的真正交际意图。只有这样,交际才可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丹丹. 试论英语句法歧义的成因及其对策[J]. 语文学刊,2015,02:23-24.

[2]刘秀芬.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J]. 才智,2014,31:305.

[3]刘晓红,郭继东. 歧义容忍度对英语水平的影响:学习策略的中介作用[J]. 语言教育,2014,04:15-19.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语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英语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悠闲英语(86)感恩与忘恩
英语大show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