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生活常识应用到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课堂

2017-09-28叶小玲林大都张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叶小玲+林大都+张勇

摘要: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作为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本文就如何将生活常识应用到药剂学教学课堂上提出了几点建议,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活常识、课堂教学

中国分类号:R9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1],它融合了药剂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等有关内容,成为我系药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感到内容较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为了能在有限的课题教学实践里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尝试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生活常识进行讲解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直观。例如在课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材料,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盛装碳酸饮料、豆浆、稀饭的塑料容器;食品中的果冻;日常用品的隐形眼镜[2];从公元前3500年前埃及开始使用马鬃缝合伤口演变出今天的生物可降解的聚氨基酸手术缝合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制成的工艺品花瓶;质地为涤纶、锦纶、聚酯等人工合成高分子的衣服面料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消除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陌生感,拉近学生对新课程的距离,提高学生探究新奇的兴趣。

如何将生活常识应用到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课堂上呢?

1、将生活常识作为课程导入内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是从课程导入开始的,因此,有个好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

在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课程开端,教师可以利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同时与将要讲述的药用高分子材料理论内容紧密联系的具体例子或者物品来作为课堂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悬念或者比拟,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使其可以自然而然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慢慢进入教与学的互动环节里面。例如讲到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时,可以提问同学平常在家炒菜时用于勾芡、上浆用的佐料叫什么,进而引起同学的讨论与思考生粉与淀粉的异同之处,进而引出淀粉这种天然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也可以在制备课件的时候,在课件里面加入面粉与淀粉的对比图片,因为许多同学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淀粉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同时淀粉又可衍生出糊精、羧甲基淀粉钠等优良药用辅料,而面粉在来源、制法、组成及用途等方面跟淀粉有很大的差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生活常识的语言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既要保证让同学们能联想到与自己生活经历相关的东西,同时又不至于脱离课堂内容。

2、将生活常識用于解释概念或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授课进度太快,课程难度较大、内容难以理解。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的排斥心理越小,悦纳程度越高。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的课程中有不少概念以及现象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或现象具体到生活上的一些简单明了的现象中。

例如,在讲到高分子材料力学三S态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理解这些现象。如举穿过塑料拖鞋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塑料拖鞋在夏天十分柔软,可是到了冬天却变得很硬、很滑。这是什么原因?原来所有非晶高聚物都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高聚物表现为软而又弹性;但在这个温度以下,高聚物表现为硬而脆,类似玻璃。塑料拖鞋的原料是加有增塑剂的聚氯乙烯,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10~20℃之间,夏天室温高于这个转变温度,拖鞋就软而有弹性;冬季室温低于这个温度,它就像玻璃一样硬而脆。又例如讲到黏弹性的表现蠕变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一定应力作用下,材料的形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现象称蠕变[4]。就解释了为什么挂东西的塑料绳慢慢变长;应力松弛指的是在恒定温度和应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聚合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就解释了胶松紧带开始使用时感觉比较紧,用过一段时间后越来越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的讲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将课堂内容应用于解释日常生活问题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教授这一门课的目的是让相关药学人员掌握药用辅料的性质及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把涉及到这部分知识应用的新闻事件陈述给学生,引起学生对于社会药物问题的关注,引导学生去思考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合理应用。

例如,讲到软质聚氯乙烯(PVC)时,需要注意的是该产品通常添加大量的增塑剂,而常作为输液袋的主要材料,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药品和食品的薄膜包装,其缺点是增塑剂的挥发和浸出可能导致药品和食品的安全问题,可以引入不久前发生的台湾功能饮料、果汁等的塑化剂问题。塑化剂属有毒化学品,其食用者如儿童一周内饮用1-2瓶饮料,男性雌性化为一般儿童的7-8倍;女童乳癌率为一般儿童的7-8倍[5]。通过这个例子,能够引发学生对药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的关注,加深对添加剂的毒性理解。又如,通过举全国皆知的“齐二药亮菌甲素”中误投二甘醇事件,让学生对药用辅料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感性认识。

无论是将生活常识作为课程导入的内容,将生活常识用于解释概念或现象,还是将课堂内容应用于解释日常生活问题,在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中,通过生活常识的引入,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就会倍感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奥的原理变得通俗,帮助学生学习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各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 祝侠丽, 谢彩侠, 贾永艳, 等. 比较法在药用高分子材料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16): 130-131.

[2] 张从芬, 鄢海燕, 孙淑萍, 等.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6: 185.

[3] 刘文, 徐剑, 张永萍, 等. 提高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堂教学质量初探[J]. 中医教育, 2009, 28(1): 52-53.

[4] 郑俊民.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72

[5] 曾庆冰.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理论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基础医学教育, 2014, 16(1): 15-17.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