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2017-09-27张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现状大学生

张敏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尽管许多高校正在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课程,但以往的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位置,我国高校的级别较多,职业规划的书籍很多,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收效甚微。许多高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时,只是单纯从概念和理论角度进行讲解,使学生未能深刻认识和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本身缺乏更个性化、专业化以及针对性的教育。本文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对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 职业规划 ; 现状 ;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92-02

根据第三方教学科研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2014届毕业生的专业、收入及满意度进行起底调查表明:2014年应届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率为7.9%。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而2015届毕业生人数则攀升至750万。”这不是一串简单的统计学数字,而是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涉及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更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繁荣。因此提高大学生就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实意义,提高就业率需要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认清现实。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学生合理选择职业的基石,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职业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1.1内涵

上世纪著名管理学家诺斯维尔这样定义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限制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及方案。详细来说就是个体在对自身条件、客观条件以及自身愿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结合社会发展特点,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作出计划,在分析其可行性后作出实施计划的步骤。由此可知,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在社会环境在背景下,根据客观条件实行目标管理,提升综合竞争力。

1.2特征

(1)职业规划的特殊性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既普通又特殊的规划,普通是因为规划的程序大同小异,特殊是职业规划不同于其他规划,每个人的主观条件与发展愿景不同,所选择的职业路径也不尽相同。职业规划的前提是客观的、正确的对自身进行剖析和定位,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以及职业取向,通过自我素质能力测试与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得出,在自我分析与定位时务必客观公正,这样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岗位。

(2)职业规划的特定性

职业规划中职业准备、选择以及适应是其中的几个重点阶段。职业准备阶段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根据自己的规划为将来打算从事的行业储备专业知识技能,为职业发展打下基础;职业选择是一个双向过程,个人与职业在进行互相考量,只有二者互相满足才能实现最终效益,职业选择才能完成。职业适应是指入职后的短期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因素,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环节,职业适应是衡量职业规划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求职者完美胜任工作则表示职业规划成功。

(3)职业规划的动态性

人们始终处于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求职者应根据这些变化因素不断的自我调整以适应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铁饭碗、终身性职业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职业规划也是阶梯式的、上升的,在此之中的不确定因素会使职业规划呈现出一定的动态性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2.职业规划的意义

2.1职业规划服务于职业发展全过程

按照年龄阶段来把握和分析职业规划,不同的年龄阶段处在不同的职业规划阶段,每个阶段的规划重点内容有所不同。职业规划是连续和互相影响的,职业规划始终贯穿于人生发展的全过程,高校大学生正处在职业发展的探索时期,其主要任务是更准确的自我分析、自我定位与自我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试探性的作出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并进行自我完善,这对于大学生以后职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综合实力

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掘、积累和利用资源,在此期间,大学生锻炼能力、培养素质、驾驭资源,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储备职业资源,如健康的体魄、优秀的道德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脉资源以及社会生存能力等,客观合理的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优势,明确目标、激发动力努力进取,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

2.3职业规划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

职业选择时所持的对职业的观点以及对职业的解读就是择业观,是一个人“三观”的具体体现,如此看来,择业观对大学生产生这深远影响,健康的择业观基于对自身条件以及对社会条件的客观分析,有助于理智的选择职业,促进以后职业发展。通过职业规划能够帮助学生认清社会实际情况、自身的优缺点,积极的做好职业准备,为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4职业规划有利于降低失业率

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职业规划是一种对人生、对未来的准备。现实表明,缺少职业规划的学生由于对以后没有明确目标,更没有长远规划,对专业知识、辅助知识的储备学习就不充足,知识结构欠缺合理性,加之就业时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就业、跟风就业或攀比就业,导致职业与自身发展不匹配,在以后就业后往往感到迷茫,因而职业变动频率较多,失业率与离职率均高于那些具有良好职业规划的学生。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明确职业目标,为未来职业需要做好储备,因此可以降低工作时的压力,降低离职率及失业率。endprint

2.5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根据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来划分,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职业性质的不同所带来的成功是不同的,不同的职业规划引导着不同的人生,因此,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职业规划合理定位,选择合适的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体现自我价值,通过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结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不同调整职业定位,使职业规划与实际保持统一,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3.我国高校职业规划的现状

3.1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

(1)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许多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的认识,对职业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强,对职业规划教育不够重视。据调查表明在线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规划意识,43%的大学生对今后职业生涯没有具体规划;46%的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模糊,个人奋斗目标不明确;只有约占11%的学生目标明确,具有完整的职业规划。以下是一份来自网上的关于高校大学生择业困惑原因调查。

(2)缺乏全面自我认识以及准确定位

良好的职业规划基于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客观评价,换言之就是需要科学合理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价需要面对现实,明晰自身的优缺点、自身喜好、就业倾向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合理的设定职业目标。当前许多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时缺乏对自我的认识,定位欠缺合理性,在择业时不切实际,盲目跟风就业,只考虑一线城市、国企机关单位或外企单位,向往待遇好、收入高以及地位高的职位,这种不顾自身实际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求职行为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更不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3.2学校层面的原因

(1)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职业规划不单是大学时期的教育活动,更具持续性及动态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在具体实践中得以验证。职业规划是否成功有的可以通过技术方法检验,有的却无法检验,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和检验职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目前,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信息跟踪与反馈之后的现象,就业指导机构不能与时俱进,服务内容跟不上时代进步,陈旧的模式与当今就业形势不适合。

(2)就业指导机构不健全

各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并非专职教师,缺少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历年的高考后扩招行为导致学生重视招生不重视就业问题。就业指导机构在学校得不到关注,这种情况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落后于实际需要。由于缺乏专业化的指导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力度、辅导内容与社会就业形势不相符、测评系统不健全,照搬照抄外国,与我国高校实际就业需要不匹配。

(3)缺乏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高校大学生在自身条件、能力水平与就业意愿上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沿袭标准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就无法适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及个性化需要,如艺术类学生、技术类学生的职业规划必然与普通高校的就业规划不同。个性化是区别人之间差异的标志,再小的差别都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在职业规划时,必须考虑和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否则,千篇一律的服务指导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4.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措施

4.1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高校應该担起学生就业教育与准备的责任,除了开展专业知识教育还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将职业生涯纳入高校课程规划中,并将此作为必修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中,从大一直到大四,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评估学习、自我职业规划设计、就业指导,建立长期评估体系,将服务跟踪到学生毕业一年后,电话问卷和企业回访的形式掌握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对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服务,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4.2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认识

改革职业规划教育课程的授课方法以及就业指导的服务模式,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改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小组讨论、疑问互动、参观实践等形式加强教学过程的实用性及趣味性、提高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职业规划于自身成长和完善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补充专业技术知识及辅助知识,如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的学生希望以后从事私企翻译工作,那该学生可以适当学习经济管理学以及法律相关的知识,这将有助于以后的职业发展。

4.3成立专业化教师队伍

任用富有经验、从业时间长并且热衷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人员组成专门教师队伍,加强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鼓励他们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社会的就业形势与人才需求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科学改进和完善,研究或引进更科学、更先进的测评方法,保证教学质量。此外,还可以针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外出学习交流,与人才市场保持沟通,聘请专家进行讲座,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4.4科学测评,准确定位

当一个人的性格与职业相符合的时候才能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需要测试系统的测试与评估,对人的素质及品质进行客观、科学、标准的分析及评价。以往的网络测试主要以娱乐为主,不具有相对的专业性,为此学校可以引进专业职业测评系统,为学生提供准确度更高的性格测试系统,帮助学生实现性格类型测试,进而更合理的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定位,方便正确认识自我,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4.5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与实训

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是注重理论知识或者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对这门科目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实践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具体做法有:经验交流法、软件测评法、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法、模拟面试法、名企HR讲座法、名师指点法等方法,通过不同实践方法指导学生对兴趣、能力的探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择业观。培养正确的工作心态,在实践中不断寻找不足和差距,及时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不断调整职业规划,客观认识自我,重新定位。

4.6将职业规划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

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教育专家学者来参观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情况,建设先进的教师团队,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师职业化、专门化以及全程化;可以加强与校企之间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单位,增加实践机会,通过校企的观察与接触,发现和探索自我职业形象、职业倾向,储备工作技能、培养正确的择业观,细化自身职业定位,增加职业规划的可行性;与校企达成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开发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导向,开设专业课程,将社会现实就业形式、最新的职业规划研究成果、管理经验融入教材,对毕业后所设计的实际技能重点培养,开展校内、校外培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学习教育学、人际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重视就业变化形式。通过以上方法把握市场需求,将社会实际与职业规划教育向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就业做好准备。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立足现实,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育中逐步摸索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关乎就业意义重大的事情,大学生就业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提高大学生求职成功率和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黄敏.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0:43-46.

[2]李坤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01:26-28.

[3]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93-1195+1199.

[4]李小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以系统论为视角[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7-9.

[5]刘红英,汤海斌.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S2:70.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现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