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识实习与识图实训结合的水工图识读能力培养研究

2017-09-27徐瑛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摘要】分析了目前识图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认识实习与识图实训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水工图识读能力培养实施方案,包括时间安排、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及考核评价等。

【关键词】认识实习 ; 水工图 ; 识图实训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计划项目(Y20132973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82-02 高职学生能否立足于社会,能否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过硬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强的人,往往是生產实践中的佼佼者,也是企业一线渴求的人才,而职业能力往往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组成[1]。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能力包括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等多项能力,而水工图识读能力是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能力。识图能力关系到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水平,以及最后的职业能力,也会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及工作岗位的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水利工程专业必须通过严格有效的训练,来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1.存在的问题

1.1 对工程图识读及认识实习的认识不够

目前,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认识实习就是带学生走马观花到工程实地转一转,找个工程单位的老师讲一讲就算完事。因水利工程的独有特点,很多典型的工程建成后,其中一部分淹没在水下,仅仅能看到水面以上的部分,对于整个结构的认知无从把握,更无从谈起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而工程图的识读,没有跟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而是搜集一些简单工程的结构图纸,缺乏完整性。工程图识读和认识实习这两个环节,独立存在,认识实习无法深入了解工程的详细结构,工程图识读也是脱离实际工程,因而学生的实习效果也就不是很理想。

1.2 实训效果一般

识图实训与认识实习没有统筹考虑,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识图任务的驱动,到工程现场时,即使有老师讲解,也不能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只能被动地接收,实习效果一般。识图实训时,图纸没有实际工程的支撑,学生只能简单地识读基本结构,无法切身体会到工程现场的情况,实训效果也无法有效地提升。

2.水工图识读实施方案

2.1 专业基础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水工图识读实训在实施前,必须做好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铺垫。 在识图实训之前,安排《水利工程概论》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为了给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在这两门课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合理优化,按照水工建筑物的类型划分项目,分别讲解常见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细部构造。充分利用学院水利工程仿真实训室的建筑物仿真模型,结合水利工程制图课所掌握的工程图纸的识读方法,进行工程图识读实训。

2.2 时间安排

精湛的识图能力要通过严格的理论学习和专门的识图训练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在时间的安排上,应符合学生的学情及认知规律,应该把识图实训与认识实习结合起来安排。边实习,边识图,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搜集到实际工程的图纸。先在校内课堂了解工程概况,熟悉工程图纸,然后带着问题,到工程现场再进一步读图,配合企业老师的讲解,并针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通过这样的时间安排,学生对图纸及工程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读图。

2.3 项目设计

根据水利工程专业才培养方案,识图实训环节的教学目标为:对典型水利工程及水工建筑物获得感性认识,建立工程概念,强化训练学生构建水工建筑物空间结构轮廓和尺寸及识图、制图能力,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及建筑物的认知,为后续水工建筑物项目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毕业后胜任施工管理、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岗位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选取了五个浙江省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提出了识图与认识实习项目的具体设计。五个项目及对应的认识实习工程分别为:土石坝枢纽及结构图识读——汤浦水库工程,重力坝枢纽及结构图的识读——新安江水库工程,水闸结构图的识读——曹娥江大闸工程,拱坝结构图的识读——里石门水库工程,泵站结构图的识读——浙东引水萧山枢纽工程。

2.4 教学组织

按照上述认识实习与识图训练的项目安排,具体的教学组织也要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认识实习现场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到典型的水利工程(重力坝、土石坝、拱坝、水电站等建筑物)进行现场教学,由校外指导老师现场讲解,全面认知常见水利工程及建筑物的布置、结构型式与尺寸、构造等。

在识读工程图纸环节,选择实际认识实习的工程图纸进行识读训练。学生已经有了现场认知,再看图纸,印象深刻,积极性也非常高。实训环节的五个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老师负责,整个识图实训由五位老师完成教学,这样的安排,既能发挥每位专业老师的特长,又能比较客观地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

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已经学过《水利工程概论》课程和《水利工程制图》课程,对图纸的识读已经有了基本的思路。在识图中,老师提出问题和任务,学生回忆《水利工程概论》中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另外,通过完成老师下发的识读题目,图纸的补绘等任务,边看图纸边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指导,并解答学生认为的难点问题,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分组进行识图训练,每组6-7人,每人一套图纸。通过分组交流、讨论,小组协作共同完成图纸的识读,也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2.5 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采取“形成性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在每个项目的识读环节中,综合识读题目的完成情况、能力提高程度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每个项目打一个平时成绩。最后,这5个项目以完成识读题目和补绘图纸的方式再进行一次综合测试。综合成绩由(平时60%+测试40%)进行评定。

3.结论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成果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认识实习后,再进行一周的识图实训,对于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有很好的效果。认识实习与识图实训相结合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扎实地掌握工程图纸的识读能力,对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颂娟,王旭东,刘丽.基于工程实例的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培养实训研究[J]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47-49.

作者简介:徐瑛丽(1980-),女,山东滨州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与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