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17-09-27杨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兴趣情感课堂教学

杨成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适时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课堂教学 情感 兴趣

【分类号】G633.7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新课改的基本途径。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種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只有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这门学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成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注重利用新颖实用引课方式,创设和谐探究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引课是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探究的导火线,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因此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凸透镜成像一节课,笔者是这样引课的:教师手拿点燃的小火炬缓步跑进教室,同学们都睁大好奇的眼睛,然后老师问同学们看到什么又联想到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奥运圣火的传递,教师进一步利用凸透镜将火焰传递到大屏幕上,并提问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圣火传递给自己,让学生思考同样的凸透镜为什么几次成像会不同呢?教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进入学案中小实验环节。

实验:让学生拿着凸透镜看窗外的景物和看书上的字,请学生说出所观察到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什么有关呢?猜想: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通过师生互动将问题与猜想融为一体。

二、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一些简单明了的小实验一方面可以起到演示实验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利用新课改的理念改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教学生动、有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给学生讲“安培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把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比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向,这不但能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能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再如讲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握实验的全过程为探究性而不是教师包办的验证性实验 ,施教策略:采用课前学案辅导的方法,课上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自主动手实验,引导学生设计表格,从而确定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 ,利用FLASH动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将规律与原理用动画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使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知识性学习,另一方面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就与学生融为一体,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所讲学科知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情感为导向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新教育观。一堂好的物理课,不仅要求我们应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还要求我们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使用一些相声艺术,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驰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物理学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四、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物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还比较欠缺,这就使新的要求与现有知识、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学生在不能将老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测验考不出好成绩时,又常会被老师责备,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感,这样便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致使学生产生“反正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的错误想法。因而,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在我校实行的分层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定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应学生的实际,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位学生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班级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宜向差班的学生提出,以免他们因回答不上而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认识本质

教师就列举大量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许多多的物理定理和规律都来源于生活。例如:在我们讲电学部份的内容前让每位学生写出一份实践活动报告,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常识及节约用电的方式、方法,从而自觉形成一些电学常识,促进对这一类型知识的理解。物理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教师在举例时应注意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使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并不远。例如在α粒子散射实验时,为说明原子内部是“空”的,我们可以把原子比喻为一个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则原子应当比乒乓球还小,设想在田径运动场边发射一些小球,能碰到这个放于中间的乒乓球的概率有多大?讲原子能级跃迁时,可以将能级比喻成楼梯的台阶,在上下台阶时,高度的变化(对应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必须不多不少。在讲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区别时,可以将振动图象比喻为某个人在一段时间里活动的录象带,把波动图象比喻为许多人某一时刻的合影。讲核能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一个人的质量相当于多少能量,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近似计算二个人之间的引力有多大。

六、适时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做些物理实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获取知识。例如,在摩擦起电的教学中,让每位学生亲自体验摩擦起电的神奇。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圆珠笔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小纸屑,然后比较摩擦前后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摩擦起电的实质。这样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物理知识,尝试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物理课要包容多样的教学风格,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既有严谨的咬文嚼字,又有风趣幽默的形象比喻,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课改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改的关键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师的教法与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贾润玉 《大学物理实验》复旦大学出版社

[2]龚镇雄 《普通物理实验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

[3]罗维治《中学物理教学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情感课堂教学
情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台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