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议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7-09-27钟杨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钟杨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14-01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该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饶有兴趣,有实效,有自信。那么,如何激发,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乐以学习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适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学中我从问题情境上做了大胆的尝试:

一、问题情境的设计,营造课堂氛围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来增强教学效果而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学情境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设计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问题。从教学角度讲,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事实,问题情境的设计是针对数学问题完成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对此,必须设计一些“好问题”,而“好问题”应该具备下列特点:问题是现实的、有趣的;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探索性;解决具有解法多样化和思维多样性;能推广或扩充到各种情形。

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要思考:(1)所设计的问题是学生“举手不及,跃而可获”的;(2)问题的提法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3)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即问题有层次性的形式主义性;(4)将数学思想的模型用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做到:

(1)要求学生尝试在面对不同现象(包括数学的和非数学的)时,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2)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新课程教科书只是向学生提供观察、思考与猜测的机会,教学设计应当更多地向学生提出“你发现了什么?”等这样的问题。

2.关注现实,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如何理解这个“现实的”?我认为初中阶段学生的“现实性”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1)可视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素材是学生可观察、可操作的、(2)可闻的、可想的教学情境素材是媒体(或同伴)提供(解释)的(但自己并未亲眼看见),通过想像能认可的。(3)有趣的、已有的教学的情境素材可以取自于数学发展进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数学趣题或名题。

教学情境素材的现实性还体现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上,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发展的、与日俱进的。这是因为没有以前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学习新知,因此,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理性分析与设计,也应属于情境设计范围。

3.关注模型

“数学建模”的情境设计,要善于利用教科书这一重要资源,得重要的是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设计中要适时地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收集、提出生活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解决。

二、授课中发现问题,创新教学环境

新授这一环节中,切记勿急于讲完课本上的新知识,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数学学习是通过思考进行的,没有学生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思考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别忘了只有我们做到让学生主动学,主动去探索,我们的教学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新知识。而怎样做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应让学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教师的启发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能强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方法和途径去思考问题,喧宾夺主。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思维的原动力来自于我们爱好探索的天性。我们常常以好奇的眼光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追寻其原因,探求其本质,在思索中获得知识,认识世界。

当然,我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审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必须读题的同时要寻找关键词,因为我们通常是从对这些词的意义的理解来切入问题,把握问题。这时要问“关键(词)在哪里?”如果是证明题,就要抓住已知和结论,这时就要自问:“这意味着什么?能推出什么?”例如已知AB⊥AC,我们就可推知∠BAC=90,就可推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就可知AB+AC=BC等等。对于这一结论,我们又可以引导学生诘问:“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个结论呢?要证这一结论只需证什么?”总之,审题时,我们要学生们学会常自问:“可画图吗?可图解吗?”“本题有什么特征吗?”“以前做過类似的问题吗?”等等。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按以上方法做了以后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主意或策略,从而大致地订出解题计划,接下来的步骤就是落实这个计划,要使这计划变为解题的具体过程,于是要设元、画图、列式、运算、推理,最后获得结论,这过程需要用文字和符号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它往往要补充计划中未考虑周到的细节,甚至修订解题计划。此外,要安排好表达内容的顺序,注意交待表达中要引用的而在题目中不曾出现的新字母、新符号的意义。这个过程当然也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时,要培养学生心中要有问,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需要设元吗?需要作辅助线吗?”“新字母、新符号交待清楚了吗?”“上一步骤正确吗?下一步应做什么?”“所得这解合题意吗?”等等。

三、小结巧妙设问,展现教学成果

小结时也要适当设问,让学生在我们的问题中能够自己梳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记忆。同时,有时也可设计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为我们下一堂课打下铺垫,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学习“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具有活力和灵气。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掌握数学训知识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泉来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落实减轻学生学生数学的压力。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情景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要能够根据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