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7-09-27程华朱书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程华+++朱书孟

【摘要】本文从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因素出发,提出几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对策,以期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略尽绵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 课堂教学 ;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17-01

当前教育理念呼吁“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追求高效课堂”,一堂课是否有效、高效,是评判课堂好坏最根本、最关键的标准。而衡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标准是学生在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发展情况,即这一堂课在学生身上留下了什么痕迹,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以及课堂上所展现的哪些知识与语文所追求的有效性有关。

一、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因素

首先,方法单一,学生被动接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不超过10分钟,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阶段是奠定学生语文知识与素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學语文教学内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内容,大多较为枯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死板的教学模式,缺少激情,缺少活力,枯燥的讲解、跟读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足够的时间自主发现和消化,学生在课堂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按照老师自己预先的设计灌输入他们的脑袋,即便是成人也难以在单调无味的课堂上维持很久的注意力,更何况是天性好动的小学生呢? 其课堂的效率也可想而知了。其次,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语文课堂通常包括起始、展开以及结尾三个部分组成,合理地安排各个部分的课堂时间,是向课堂要效率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的时间安排及管理上,存在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研究表明,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学生需要大约5分钟的时间调节思维,将注意力慢慢转移到课程教学中,而之后的20分钟,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是学习新知的黄金阶段,黄金阶段过后学生思维进入疲劳期,应适当做些巩固性学习。然而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头到尾均开展深度学习,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及学习情况,加之教师缺乏目标管理意识,没有细化课堂时间地管理,完全凭感觉,讲到哪算哪,课堂时间分配过于随意,导致教与学分配不合理,课堂效率低下。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对策

(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不但死板、枯燥,也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无法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更谈不上其语文能力及其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特点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营造多姿多彩、轻松愉悦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运用学具、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项感官,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内容,抓住教材中的精妙之处巧妙设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主动探究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争的情境,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书写、朗诵等与语文相关的比赛、竞争,评比书写之星、朗诵大王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比赛激发小学生的求胜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利于形成有效持久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情境,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将语文教学放置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回顾常见的生活现象,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描绘生活等,使教学联系实际,更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生活的主人和强者。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专家认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是考察语文教学的标准之一,而一堂高效的语文课需要70% 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也提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发挥并实现自我主动性、创造性。可见,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而教师则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处处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出发,认真专研小学语文教材,选取学生需要且感兴趣的,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关键点,适时启发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学习、探索,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例如,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了“陪”和“部”这两个字之后,总会混淆弄错,在这个情形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游戏课程,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两个字的区别。“陪”和“部”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阝”,所以按照“阝”所在的位置来玩游戏,教师给学生出示并且朗诵不同的词语、句子,其中包含有“陪”或者“部”字,根据“阝”所在的位置捏耳朵,即当“阝”在左边时捏左边的耳朵,在右边时就捏右边的耳朵,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淘汰表现错误的学生,经过几轮游戏式的练习,学生不知不觉中记住了两个字的区别,很少出现混淆的情况,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发挥,一个个兴致勃勃,积极性极高,充满挑战欲望,教学效果极佳。

(三)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是否安排合理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着力避免课堂时间分配的随意性,有一定的课堂管理意识,并在课前详细预设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思维训练、语言习得、课堂作业、课外拓展等诸多方面考虑并细化课堂时间管理。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的课型、学生的知识需求及教学目的做合理的时间安排分配,例如,教低年级学生学习诗歌,教师可以安排相当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观察字形,描红、仿写生字,通过深入浅出渗透汉字文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汉字,而教高年级小学生学习诗歌,教师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多层次地、多形式地朗读古诗,帮助学生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此外,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还需保证学生的活动及训练时间,教师可将语文知识训练贯彻于教学过程当中,分步实施重点训练,层层开展,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迁移,使40分钟内超出40分钟的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 江西教育. 2007

[2]熊梅.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程华(1983-),男,河北临西人,中教二级。

朱书孟(1975-),男,山东冠县人,中教二级。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