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分关注也会把学生逼到角落

2017-09-27刘桂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

刘桂芳

【摘要】家长普遍希望老师在学校能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老师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可操之过急结果反倒适得其反。作者借用《孙子兵法》中包含的哲理深刻剖析了一则学生个案,认为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张弛有度,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孙子兵法》 ; 过分关注 ; 反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97-01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意思是说:对待士兵像对婴儿,士兵就可以跟他共赴患难;对待士兵像对爱子,士兵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对士兵厚待而不使用,溺爱而不教育,违法而不惩治,那就好像娇惯坏的子女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如果把兵法的道理类推到教师教育学生上面,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教师如能爱生如子,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如教师溺爱学生,一味放纵,学生便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溺爱孩子放纵学生的不良后果,大众基本已有共识。然而,对学生的爱如何理解则有所不同了。有的教师认为师生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就是爱学生;有的教师认为师生亲密有间,教师在学生面前适当保持威严有利于对学生更好的实施教育;也有教师认为对学生“严是爱,松是害”,对学生样样上纲上线的严格要求才是爱,类似于“棒打出孝子”。这些观点是大家常能见识到的,也或多或少有成功的案例支撑。而本人想说的是另一种情形,它算不上爱,也不算上严,不算上罚,更不算上溺爱,是那种以“关心重视学生”的名义,把学生逼到角落的“吃力不讨好”的教育行为。

时下,几乎没有家长对孩子的读书升学事宜敢丝毫马虎的,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线上,周末假期花费高昂代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已是全国人民司空见惯的事了,更有家长掘地三尺地跟孩子的老师搭上关系,然后恳请老师们对他的孩子多多关照。正巧我朋友家的孩子在我班上,我便责无旁贷的对朋友的孩子进行了“关照”。

刚开学,我的一位朋友家长得知我教他孩子英语,便主动联系上我(当时我还没见到那孩子),请我课堂上多给他孩子发言的机会,课后单独辅导他孩子。总之,要我多关心他孩子,让他孩子的英语成绩能上一台阶。而我,又是个怕伤人感情的人,当即满口答应,一定会尽心关照他孩子的。于是,那个孩子,从开学第一天就“幸运”地被我盯上了。刚开始的几个月,由于刚从小学升上来,原来的班级是打乱的,学生之间不熟,学生对我们老师以及学校的各方面都比较陌生,普遍都行事谨慎,对老师也是“言听计从”。我对我朋友的孩子频繁地予以“关照”,如经常上课提问,阻止他上课发呆或做小动作,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他讲解错题,指正他的书写等等,他都表现得虚心接受,相当配合,本人也小有成就感,暗自觉得自己蛮对得起朋友的嘱托。然而,好景不长,这一切慢慢开始变化。这孩子课堂上起来回答问题时故意磨磨唧唧耗时间,开小差的频率越来越高,不得已点名提醒他(没有批评的言辞),他就满脸不屑,课上小动作不断,缴掉他的橡皮尺子是常事(橡皮尺子都是做小动作的道具),课堂笔记本上一个字也没有,课后作业偷工减料,书写越来越潦草,我几乎天天课后找他谈话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漫不经心地应和我,从事后他的行为态度无改进的事实看来,我对他的教育充其量只是因为当时在办公室(其他老师也在),他给我们彼此一个面子,不至于爆发冲突,让彼此都不好收场。我甚至把这些情况通过短信告知其家长,可过不了几天他又故态重发。由于他的课堂效果差,我为了不辜负朋友的嘱托,课后就经常单独辅导他英语。开始几次他按时来找我辅导,可后来人就不出现了,逼问他时,他就找各种借口逃避。眼看着他的英语成绩一天一天往下滑,我心急如焚,终于有一天,我的焦虑情绪在课上发作了,我在讲台上言辞激烈地把他数落了一番,说他怎么怎么不认真,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的一片苦心。我说得畅快淋漓,然而,这一举动也彻底激怒了这个孩子,他当场就在课桌上摔课本反抗,接着就趴在课桌上不管不顾了。之后的课堂,他更是放肆起来,有时,跟邻桌同学讲话,有时做别的学科的作业,毫不顾忌英语课堂秩序。朋友了解到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这么糟糕,似乎心里也不满意,彼此碰面时连打招呼也有点不自在,更不愿提及孩子学习的事。一个学期结束时,他的期末考试成绩,除了英语学科,都有了进步。我满心地“关照”朋友的孩子,结果是伤了朋友,伤了他的孩子,我自己也很辛苦,可以说是三败俱伤!

《孙子兵法》军事篇说:“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意思是说:敌军占领山地不要仰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正面迎击,敌军假装败退不要跟踪追击,敌军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去理睬,敌军退回本国不要去拦截,包围敌人要虚留缺口,敌军已到绝境时不要过分逼迫。这些,就是用兵的法则。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用兵打仗,尽快消灭敌人固然是好,然而不可以见着敌人就穷追猛打,要看当时的作战环境决定作战方法,若是把敌人逼急了,他们就会“狗急跳墙”,到头来非但不能胜敌,还很可能吃亏。研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了。我是把学生逼得太紧了,对学生时时刻刻地监控和强迫性地要求他及时修正,对一个个性和自尊越来越强烈的初中生怎么可能不对我产生反感以至反抗呢?新的一个学期即将开始,我不会在课堂上像个监工一样盯着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学生,我会在不经意间给他们一个期许的眼神;我不会再隔三差五地针对某位同学一些小过失不停地予以课堂提醒或课后谈话教育,我会选择在他们的作业本里偶尔夹一张写着鼓励和期望的小纸条;我会留心学生的一点点的进步,并在班上真心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一个学生从不被老师关注是悲哀的,然而过犹不及,被过分关注的学生,同样也是悲哀的。教师对待学生应该以鼓励为主,张弛有度,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获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西文化的关键性差别
试论《孙子兵法》军事安全观的价值取向
论《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应用
透视《孙子兵法》中的战略智慧
孙子兵法与商业战争
《孙子兵法》中的保密谋略方法
五行视域下《孙子兵法》“五德”思想探讨
《孙子兵法》这样读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