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刷微信”模式构建提优教学

2017-09-27王井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微信

王井辉

【摘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为中职学生提供了自由的选择平台,中职学习重点一直都是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想要在理论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一定难度。现阶段科技水平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微信等网络平台即提供了便利的交流渠道,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提优教学模式,结合网络“微信群+移动终端”,既便捷又主流的网络平台,将整个提优教学过程分五个步骤,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提优教学 ; 微信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061-02

利用“刷微信”模式建构提优教学,是在高速发展的现在网络交流平台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复习学习“提优难”问题。“微信”是当前网络在交流方式,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文字、视频、图片等信息。2011年推出以来,因为其传送语音和视频能力强,占用带宽小等特点,深受广大网络用户喜爱,市场占有率高。当今学生智通手机持有率已超过人手一机,手机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吞噬着学习时间,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影响学生智力发育。许多家长、教师都在寻求有效利用手机的良方。笔者通过利用微信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环境,在学生的提优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本文就五个步骤谈谈体会。

一、微信下载任务,正确使用手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 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個性化的学习环境和平台, 适合个体的自主式学习。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手机与中职学生”是现阶段摆在每一位职教人面前的问题。对于“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的争论一直在学校和家长之间徘徊。就手机功能来讲,既是一部先进的电子设备,也是一部可能令学生“走火入魔”的玩具。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实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是如何利用,使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而课间刷微信,发“朋友圈”,为别人点赞,深受学生喜欢,笔者调查发现班级同学中97%以上的同学已经注册微信。在此调查分析基础之上,建立班级微信群,日常学习的笔记以图片的形式发布在群内,需要时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查看,课后分难度梯度的作业也布置在微信群内。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的微信功能将课后的提优任务下载,打开阅读题目要求,然后在纸上作答,完成后可以拍照传给小组长或教师。在此过程中,手机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一定程度内减少了玩的负面影响。

二、自主选择对手,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后需要一定的学习动力,动力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力量”。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的是其创始人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他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个性特征和场(指环境的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在课后作业一项中,可以选择一位对手作为竞争对手。教师对一组对手的完成情况综合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做题速度、完成比例、书面表达工整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采用积分制,每名同学有两次比较机会,明显高于对手积三分,明显低于对手不得分,完成情况相当各积一分。完成出色的同学一次可得六分,学习能力后进同学也可以在选择对手方面给自己留有余地,在能力相近的同学中选择对手使他获胜机会增加,同时又可以提高个人能力。这种竞争模式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不时有优秀的作业展示出来。同学们也在不断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时要以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提倡从做中学,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罗杰斯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他们个人所需要的、有意义的问题。例如“计算机硬件组成”一课的任备布置为“购机方案的设计”,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成非常出色。

三、客观评价作品,培养学生自信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的内在价值,重视个人潜能的成长,鼓励人们自我实现、积极向上,这对革新过去学习理论的弊病来说是一种进步。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的过程。利用微信平台的学生作品提交有多种方式,学生可以将完成的作业本上的内容拍照,也可以将操作过程录制视频,单独上传给教师,教师将一个对比小组的成员的作业编号后,给出对比意见。如文字处理模块中“求职信”一类,完成速度最快,质量过关的前15%定为优,接下来15%定为良,规定时间内完成为合格,完不成为不合格。对于主观性比较强的模块如校报编辑,采用多元化评价,从美观、工整、内容、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优点得到肯定的前提下,更愿意接受评价提出的改进意见,培养了学生的自信。

四、视频电话答疑,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如果以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不给予必要的重视,那么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在网络布置任务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布置了适当难度梯度的任务,能力强的学生老师指出错误后,就能理解自己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才不会错,等一系列问题。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完成任务都有难度,就更别说了解其所以然了。这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强,一般不开口问,即便是在老师问的时候也不敢说,为了保证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采取网络电话方式交流,首先由学生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教师边观看,边指导,对做得好的地方加以鼓励,给学生自信,对于有误的地方加以指出,并解释这些错误会导致下面操作的哪些问题。这样操作可以让学生明确错误之处,以及此处错误将导致哪些后果。然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提出个人看法,老师给予一对一式的解答。这种方式将学习问题双向化,既有老师的点评意见,也有学生反馈问题。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问题得以解决,学生所听到的教师的言语表达内容在这特定的语境中指代明确,不容易产生异义。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优秀作品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表2-6交流要点表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来自他的专业,85%来自他与别人打交道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是一种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交流、点评、纠错,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掌握,促进交流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难点、随机进入教学的好机会。教学难点是在教学中产生的,只有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才能发现问题、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难点的提出首先要学生真正体会到“难”,在作品的点评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问题在多数同学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这其中极少数没有问题的作品就将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所在。同学对自己作品的交流体会往往会被同学们所接纳,在此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对个别完成较好的学生布置交流任务:首先,在展示交流中,注意职业行为礼仪的养成以及职业或行业忌语的区分。然后对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略作讲解,最后对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行答辩式回答。在交流中其他学生优先纠错、补充和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或措施。同时也要将个人作业按表2-6所示记录交流要点,以便形成“任务”处理的关键路径。

同时,在观看他人展示时,认真倾听,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当然,网络环境下提优教学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原则,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掌握情况设计题目,多数学生不会喜欢花太多时间在网络上学习,如果没有吸引力,他们宁愿下线。2.时机要恰当,在学生休息时间段内,找到本班学生在线人数最多的一个时间段,有些善于展示自我的学生会积极参加。3.适度原则,题目难度过大,往往会有很多学生放弃。信息怕交流要靠网络保障,上网问题也是影响微信方式提优教学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车希海.《教学实用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翁日尔.《利用多媒体建构主体性教学模式》.教师,20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