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

2017-09-26李陈华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陈毅激情想象

李陈华

一节好课的特征是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激情课堂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的交流方式和体态语言,把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完成教学的目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

一、有情导入,感染学生

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的感染作用。为了在课前能够将学生导入艺术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我深入研究教材,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基本风格,努力发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入境界,形成“双向投入”。

例如:在教学《陈毅市长》这篇戏剧时,我用了这个故事引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提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一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的是什么武器?是导弹吗?”陈毅凭着自己的机敏和睿智从容作答:“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这一妙答,既保守了国家的机密,又避免了“无可奉告”之类简单呆板的推托之辞,从而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陈毅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陈毅市长>选场》,就是通过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陈毅的机敏、风趣、豪爽和睿智。陈毅靠连珠的妙语和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终于扣开了固执、清高、孤傲、倔强的齐仰之先生封闭多年的思想大门,使他愉快地答应了陈毅市长的请求,决定立即出马,主持筹建新中国的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那么,陈毅市长究竟向齐仰之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是否准确体现了人物的性格、身份和当时的心情。这样的有情导入,活跃了课堂,感染了学生,激起了学生学习戏剧的兴趣。

二、动情朗读,情由心生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因为语文教材都是以丰富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靠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反复朗读,从心灵深处获得某种情感体验。但是,这种反复朗读不是见字念字式的机械发音的读,而是要求学生用心用情去读,把书本中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情意盎然的朗读,或使人凝思静想,心驰神往;或使人潸然泪下,荡气回肠。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令其进入角色,久而久之,便会有所发现,有所顿悟。如教学《纸船》这首诗时,可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有表情地朗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沉浸在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日夜思念之情中,然后着力进行反复诵读,在“情”与“声”二字上下功夫。当学生读得情真意切、抑扬顿挫的时候,再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品味诗境,于是游子那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惆怅,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便在学生心中逐渐形成,便更能体会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激情点化,虚实相生

葉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他所强调的是读诗学文中的想象和联想。在语文学习中缺乏想象和联想,就不能把握作品中的形象,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也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情绪,增强感染力呢?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文学作品的本身特点,利用各种形式,调动多种手段进行阅读,感悟。比如,在诗词的教学中,根据诗词的特点强调“读”与“悟”,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发挥联想与想象。在经典作品的教学中,主要针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描景绘物等方面的个性化经典性的语言创设情景,把想象放在课文的动情点上,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领悟,以提高和培养其感悟能力。例如在教《水调歌头》时,我有意识地插入王菲的歌曲《水调歌头》,让音乐辅助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天宫的意象中,感受天宫瑰丽的景象。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能对课堂气氛起到积极的渲染作用。把音乐带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在音乐的渲染下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endprint

猜你喜欢

陈毅激情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户外激情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激情从未止步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