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2017-09-26杨华青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效率语文教育

杨华青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受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即语文教、学的双赢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學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情绪。这正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知识,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

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并规定题目为《学习是一种乐趣》,这种日记学生要从之一写到九十九。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

汉语言文字伴随着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富的底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人同化,最后渐渐消亡。而这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是别的科目难以取代的。而语文要完成这一重任,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外别无他法。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应该选择激发兴趣这一策略。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率语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