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7-09-26陈福建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一题创设情境

陈福建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而且,问题还是创造的前提,现代的教育要求能够培养出创新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提问不仅要讲究方法,而且要讲究艺术。课堂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积极的思考需要合理有效的提问来引导,因此,如何利用合理有效的提问,来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感知材料,采用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意创设情境,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探索新知,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的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状态,它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一种情景色彩,从而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良好的提问心境是教师愉快教学,学生主动提问,以及以“问”为“学”的提问观。

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身边创设提问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更能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获取与自己身边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后,会通过不断地提问来探究建构认知过程。

例如在教学《孔明借箭》时,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并配以音乐,请孩子们观看了一段相关视频“三国人物”,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再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如:谁用草船借箭?怎样借?借箭的结果怎样?

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提问的内容时,要精心设计,不仅要针对课本内容,还要针对具有个性差异的个体对象。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指明,教学中受教育的个体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育。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个体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问”是何等的重要。但老师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好,学生就想说、会说,也就达到了在运用中理解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好问题:首先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要教师善于从新的角度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意料,能促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寻求答案。比如可以预先设计或在教学中随机捕捉一些争议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辨个明白,争个透彻。其次,问题要有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余地,能促使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去解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议等。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细致地指导学生“说什么”,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明确“怎么说”。最后,教师应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的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三、提问应注意坡度,使其具有挑战性

问题的难易度是衡量提问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一个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难,它都失去了意义。因此,问题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位置,这才能使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一连串的问题,先从简单入手,逐渐向知识的纵深处发展,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形成教学的坡度。提问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生迈向“现实发展区”。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更能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到最大化。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埋下了伏笔。每位老师只有掌握好有效提问的技巧,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endprint

猜你喜欢

一题创设情境
一题多解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题多解在于活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