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名著阅读中落实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2017-09-26周辉华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时文骆驼名著

周辉华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名著阅读有如下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了解并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包括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格的表达效果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名著导读,如《童年》《骆驼祥子》《名人传》等。而现阶段对名著的考查有文学常识选择式填空、表格式填空、大阅读,这些都只停留在“读”即“了解”的层面,忽略了课标中提到的“运用”的要求,由此,名著中很多写作精华得不到学习。如何将阅读名著和现实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作来促进阅读向更深更广更实用的角度发展,而后又来服务于写作,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改变学生写作无波澜、情感单一、无社会环境、无思想深度的现状,笔者曾利用本校位于城乡结合处,有许多外来打工人员,许多学生的父母就是城市打工者——城漂族的环境特点,结合九年级上册的“好读书,读好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了一个名为“读《骆驼祥子》,看古今中外城漂族奋斗史,写广州城漂族生活”的读写活动,收效不错。下面,笔者主要就这次活动来浅谈如何在名著阅读中落实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落实过程:

一、明确写作任务:写一篇表现外乡人在广州生活的文章。推荐体裁:一般记叙文、传记或小小说。

二、用时文架起桥梁,形成要写的作文——名著——时文——名著——写作的阅读写作模式。名著时代较远,篇幅较长,容易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这时就需要一个支架引导学生攀上去。离学生不远或几乎同步、篇幅短小的时文给人一种亲近感,利用时文做支架,通过分析学习时文对名著的借鉴,再过渡到“我”对时文和名著的借鉴。如《奥林匹克马》(《微型小说选刊》2011.7)借鉴了《骆驼祥子》抓住动物的特点,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取人名、写人物:祥子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马飞轮像马一样勤劳敏捷。此外,它还借鉴了《骆驼祥子》行文曲折的特点:《骆驼祥子》情节略。《奥林匹克马》中马飞轮骑着老板给的已过报废期赤兔马摩托送煤气罐,遇禁摩,偷骑,遇头盔男抢包,追擒头盔男成功,摩托车却被没收,正流泪,喜被治安联防队录用,真正成了奥林匹克马。可谓一波三折,出人意料,一看禁摩读者以为马飞轮将失业,老板却要他照骑;头盔男一出现,读者以为是交警,担心摩托被没收,却是抢劫犯;马飞轮追擒成功,以为有奖赏,却没料到摩托被没收;读者彻底失望了,正要感叹世态炎凉了,却突然来个喜剧结尾:马飞轮被治安联防队录用。

三、学习并写作

1. 学习拟人名、物名、文题

不仅《骆驼祥子》,很多名著、时文都运用了比喻、借代、象征等手法给人、物、作品取名,如 《红与黑》中红与黑,分别用来象征热血青年和没落冷酷的贵族圈子,于连个人狂热奋斗结果:没有穿上红色将军服装,穿上的倒是教士的道袍,走上了“黑”色的道路。《奥林匹克马》将摩托车比喻成赤兔马,联防队的小车比喻成千里马,将抢劫犯叫做头盔男。形象生动,特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借鉴或巧合的例子,如凤凰男,蚁族,蜗居,2007年广州市中考作文题《心中有盏红绿灯》。这种取名既形象又吻合了中高考作文不能出现真实姓名的要求,深入人心。过去学生考试作文中常出现小A、XX之类名字,周记要么无标题或千篇一律的《记——事》《我的XXX》之类的标题,而现在可以有大雁、小雁(家与城之间来来回跑的民工孩子),孔雀(南下打工的女孩),《蓝与绿》(写保安阿健与他的清洁工老婆的故事)之类较为形象的人名或文名,虽略显稚嫩但有潜力可挖。

2. 学习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表达细腻、复杂、变化的情感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进行具体、细腻、形象、生动地描写,名著中有许多典型的细节描写,这些描写既能突显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更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临死指着两根灯芯不咽气的细节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讽刺批判,早已成了写作课上的典型范例;《红楼梦》中的晴雯之所以有魅力,也正因为有她“撕扇子”和“病补孔雀裘”的动人细节;《阿Q正传》中阿Q临死前努力画圈而不圆的细节更是令人震撼地刻画了人物的麻木和愚昧,表现了民族劣根性。表达了作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

时文《送民工父亲回家》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父亲满脸堆笑地向领工说明了情况,并掏出自己平时抽的劣质烟给他敬上,领工鄙夷地瞟了瞟烟盒上的牌子,用胳膊一挡,父亲敬过去的烟就被挡掉在地上了。领工把自己的好烟掏了出来,点着火,抽了一口,才懒洋洋地向大门口走去。被挡掉烟的一刹那,父亲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但很快,又变了副笑脸。几年前,我在书上看过一句话,大意是说在耻辱面前,不负责任的男人往往悲壮地死去;对家庭负责任的男人往往能够屈辱地活着,我现在深深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我亲眼目睹中,我体会到作为多年奔波在外的普通民工,父亲为了能苦苦地撑住我们这个家庭,在外面该受了多少委屈啊!作者抓住了父亲向领工敬烟被挡掉的细节,进行了层次分明的描写,表达了对领工的愤怒、对父亲的心疼及理解、对现实的无奈等细腻而复杂、变化的情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广泛阅读的基础,有了明确的写作目标,学生习作中也出现了不少较为精彩的段落,如冯思危《呼唤关注》中这样写楼道的装修工人和自己:几个工人拿着机器在楼道工作,每每经过,我总要塞住耳朵,捂着鼻子,屏住呼吸,只可惜不能闭上眼睛!一段时间后,装修终于完成,楼道焕然一新,墙上的瓷砖光得能映出人的面孔,我开始感激那些工人了,可我的脑海里怎么也浮现不起他们的样貌,每当我经过那些工人的“居聚地”时,总要找寻他们,可我遗憾地发现我已完全忘记他们的面孔,只记得他们那布满老茧的手和被白灰“渲染”的头发。这段细节描写很好地表达了小作者由讨厌到惊喜到感激到遗憾不断变化的情感,从而突出呼唤关注民工的主题。

3. 学习用故事情节和自然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环境、表现主题

《骆驼祥子》中用“车被大兵抢走、积蓄被侦探骗去”的情节揭露了當时军阀、特务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榨。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 这些知识如放在阅读课上是耳熟能详,但初中生的写作却较少见到,普遍只是简单的记人写事,没有深沉的社会背景,没有深刻的主题,老师有意的提醒训练可帮助学生改变现状,开始也许会略显刻意,但慢慢也就自然,正如化妆。时文《保姆》女主人公马秀花离婚到北京做保姆,小女儿和儿子跟着到了北京打工,儿子在建筑工地上,女儿在一家服装厂做工,这些情节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民工潮现象。树立了靶子后,学生似乎也很大胆,较机灵,作文中会出现些社会背景,如思思能利用在似乎无望的《春天里》,朝阳终于在年前领到了工资,委婉地批评了老板拖欠民工工资,民工难以回家过春节这上社会现实。魏韵玲《相见》:为了5个孩子都能读书,阿明与妻子相继进城打工,辛酸的揭示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其中也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如夏日,秋风,冬雨,或热或凉或冷,一如人物心情、社会冷暖。

4. 在比较阅读中训练思维品质,思考问题,深层次思考原因,辩证看问题,确定作文主题

《红与黑》中于连飘过巴黎,想穿上“红”色军装,但当了大主教。两次爱情失败,因为枪击人而走上断头台。《贝多芬传》中贝多芬22岁离乡,26岁听力开始衰退,31岁耳聋、第一次爱情失败,创作《英雄交响曲》等,36岁第二次爱情失败,耳朵全聋、创作极盛精神永存。《我的大学》阿廖沙16岁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因接触革命者,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同是爱情失败,贝多芬永生而于连却走上了断头台,同是年少到异乡,阿廖沙走上了革命道路而于连走上了断头台,由此可以悟人生:人的成功有外因和内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勤劳奋斗的个人品质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可借鉴《贝多芬传》的立意:扼住命运的咽喉。《城南旧事》中宋妈在英子家,,四年未见的小栓子掉进河而死,女儿小丫头被卖掉不知去向,英子家衰落后回老家。《保姆》马秀花的男人嫌她丑,离了婚,大女儿已结婚,留在承德。小女儿和儿子跟着到了北京打工,儿子在建筑工地上,女儿在一家服装厂做工。男人后悔了,非要接她回老家。由此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悟社会:这是一个辛酸与希望并存的时代,女性的出路比宋妈时代更好。

通过纵横对比阅读思考,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独创性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人格更健全、人生观价值观能更健康,作文的主题因此也能更有广度、深度、独创性或更积极阳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时文骆驼名著
痛风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谈时文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