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哲理故事化解教学难点

2017-09-26林振发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大猩猩财主

林振发

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充满智慧、充满活力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容纳着无穷无尽的智慧,所以对哲学的教学应是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教学。哲学又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对于刚刚踏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哲学真有点天马行空、不着边际的感觉。如何让学生更简单、更直接地接受哲学呢?

教学难点例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世界的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意识,这个问题是整个哲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心中疑问最大的地方,针对这个难题,我设计了两个故事和一个二难推理。

故事一: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

英国大主教,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正在向他的学生讲授“存在即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时,他的学生反问贝克莱:当你还没有出世之前,也就是你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你的生身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结果贝克莱无言以对,只好恼怒地说:你信则信,不信就算了!

故事二:《勇敢的牧師》

一艘轮船在航行途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问:“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巧差一个救生圈!”

故事一用于批驳主观唯心主义,因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能决定世间的一切,正如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一样,他认为世间万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到了他。反之,没被我们感知到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引用贝克莱的这个故事可以很简单地说明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贝克莱没有出生之前,贝克莱是没有感知的,那么以此推论贝克莱的母亲不是客观存在的,但没有贝克莱的母亲又哪来的贝克莱呢?可见,贝克莱的母亲的存在与否与贝克莱的意识是没有关系的。

从故事二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客观唯心主义宣扬神,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神主宰,神是万能的,人只有信奉神,才能得到神的帮助进入天堂。而我们从故事二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中可以看出,世界上是没有神的,人只有靠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如果我们愚昧地信奉神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像故事中的牧师一样,到天堂里去质问上帝为什么不去救他了。

教学难点例二: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

解释人在劳动中形成语言,进而产生意识。但这种纯理论性的教学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动物的行为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对于动物的“喜怒哀乐”不能称为意识学生心中往往充满怀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彻底去除学生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分清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本能之间的区别,我引入了两个故事,让学生在分析这两个故事中自然得出结论。

故事一:郑板桥与驴

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佃户在路上见到他都得叩头让路,少年郑板桥决心要治治这个财主。他和给财主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给驴鞠躬,然后把驴打一顿。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这头驴就吓得乱蹦乱跳。这天,郑板桥见财主骑着驴过来,冲着驴就鞠躬,驴子一看见郑板桥鞠躬,就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在地上,财主被跌得鼻青脸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被惊得乱蹦,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小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他还对别人说:“郑家这小子,长大以后,必定大富大贵。”别人问人为什么,他说,“他每次向我鞠躬行礼,我都受用不起”

故事二:大猩猩灭火

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教一只大猩猩灭火。他们在一个房间里点起火,让大猩猩拿着杯子从水龙头里取水灭火。每次完成后,大猩猩都能得到一只香蕉,它乐此不疲。然后,他们把它放到一只小船上,点起火,结果大猩猩拿着杯子东蹦西跳,就是找不到水龙头。

很显然,从故事一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驴无法懂得郑板桥为什么打它,也不能辨别郑板桥什么时候不能打它,什么时候能打它,它一见到郑板桥鞠躬便乱蹦乱跳是一种条件反射,它并没有思维能力。从故事二中,我们看出,大猩猩经过训练也有很类似人的行为,但却改变不了它的“本能性、机械性”无法像人一样“思考”。

通过这两则故事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动物尽管有时也有类似人的“思维”但这仅仅是一种本能的反映,是一种机械式的反映,所以它不具有能动性,与人的思维具有本质的不同,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识了。

从上述两个教学难点我们可以看到,引用哲理故事比简单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故事教学不仅简化了枯燥的说理,化解了教学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的乐趣。使学生“爱学,乐学,要学,从而学中有乐,乐中有学”。恰当地引用趣味故事,是我们教学中最好的调味剂,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保证。endprint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大猩猩财主
穿越去陪大猩猩
我有友情要出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晚安,大猩猩
财主的刁难
晚安,大猩猩
对唯心主义要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