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智能手机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2017-09-26丁清尚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资源课程

丁清尚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日益强大,手机微课程的制作和开发也应运而生。具体来讲,手机微课程就是将教学目标聚集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目等的一种移动互联交互式教学。形象地来讲,可以把手机微课看作是一堂课程的一个切片,通过这个切片,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智的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助学智慧。手机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片断,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一、手机微课程的特点

1. 教学时间简短化。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保持规律,微视频的设计时长应在3—5分钟左右,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 教学内容微型化。手机微课程的主题要突出,直接聚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且通过合理的设计对知识内容进行切割,让学生通过微目标达成,不断达到微小的进步。

3. 教学使用灵活化。微视频是手机微课程的主要组成方式,体积较小,适合在手机终端设备上观看使用,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4. 教学资源情景化。以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包整合了课件素材、习题反思、点评反馈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具有主题鲜明、类型多种多样、结构紧凑等特点,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二、手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手机微课程的特点,主要从手机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手机微课程的脚本设计和媒体设计三方面展开论述,确保手机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需求。

1. 选题设计。手机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关键概念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使知识讲解、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展示。

2. 时间设计。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而言,手机微课程时间更短。手机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3—5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 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首先,引入课题要快速,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其次,内容讲授的线索要清晰。再次,总结和收尾要简洁。

4. 课堂实录型视频。手机微课程视频的录制时间较短,因而要求教师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导入的节奏,拍摄时要多采用近景拍摄,从而避免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

5. 内容演示型视频。手机上的小影、乐秀等软件+道具是视听演示型手机微课常用的工具。

三、手机微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只要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了智能手机及应用软件对教育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可以与各通信运营商协商,请他们在推广智能手机的同时大力宣传学习软件的作用;也可以论证和筛选一批对各学段有用的学习软件做成宣传单页,利用家长会等时机,集中培训并教会使用;还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专题论坛,交流心得,提高应用水平。

1. 手机微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黎加厚教授認为,微课程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而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上,知识传授则是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还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由此可见手机微课程“针对具体问题、推崇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和微结构化的视频资源为翻转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支持。

2. 手机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ⅱ)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ⅲ)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ⅳ)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2)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目前,龙岗教师进修学校在手机微课程制作、开发、运用和培训这块是最为领先的。“随着手机微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基于手机微课程的校本研修、区域性网络教研也将发挥重大作用,手机微课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雷斌老师如是说。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产生根本性变革。在未来的教学中,手机微课程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体验,手机或许将会走进课堂,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化教育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教学资源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