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英语课堂德育渗透

2017-09-26刘霞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育

刘霞

边远农村的初中生75%至80%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散漫、叛逆、孤僻、消极、意志力品质低、以自我中心、无心学习等品质问题。这些不良品质极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德育的渗透,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尚的品德修养以及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必须注重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去影响、引导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以扎实的英语知识、教学技能,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沟通师生情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挖掘德育素材,创设情境

1. 在教材中渗透道德影响

(1)文明行为、公共道德的教育。“GO FOR IT!”教材以话题为纲,关于问候、感谢、请求、建议等的话题都会用到交际用语:Thanks. Excuse me. Youre welcome. Not at all. Would you like…?很多课文内容都有关于“西方人际交往中的礼貌行为”“排队、守时”“英美国家的数字禁忌”等等。这些德育素材对信息闭塞的农村学生来说很新颖,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能教育学生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学生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2)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教育。如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 / I love you, Mum. Have a happy Mothers Day./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 Thanks for holding my hand when I needed it.如在八年级(上)Unit 9 “When were you born?”这课教学中,当我提出这个问题,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I was born on January7,1990./ I was born in September,1990.我突然提出:When is your fathers birthday? When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学生们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片寂静,他们几乎没有人能够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生日。于是,我结合感恩父母的一些图片、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应该以怎样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回报父母,学生感触很深,我感觉那节课学生在内疚中学得特别起劲。

(3)学习态度、理想信念的教育。如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 Unit 1时,围绕“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并写成书面报告,让学生知己知彼、取长补短、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新目标英语七年级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涉及了个人理想,讲授这个话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介绍霍金、姚明、邓亚萍等名人的成功经历,以及他们的拼搏精神,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在每节课前,我开展了课前一分钟英语口语作文,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理想,了解学生的理想与追求,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4)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汲取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摒弃西方腐朽堕落的拜金主义思潮和贪图享受的错误意识,抵制崇洋媚外和防止自由化思想泛滥。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防止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各种分裂势力及反社会主义的渗透、破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使他们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需要。

2. 教法中的道德渗透

(1)要有“情”。也就是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是教师以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美好心灵。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有情趣的情景教学,如学习电话用语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语言,当拿起话筒时不是问“谁”而是先说“你好”,在对话时多用些“对不起”“谢谢”等。

(2)要有“意”。也就是说要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德育。英语教材里很多富有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等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描述好人好事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使之成为学习的帮样。学习外国历史、风俗文化时,引导学生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从而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如授课时进行圣诞节与春节、感恩节与中秋节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节日。

(3)要有“度”。也就是说要适可而止,能放又能收地渗透德育。因为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不能影响教学,能“屈”能“伸”,灵活处理,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空间制造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其次,注意渗透的梯度。由初一到初三逐渐深入,由具体到抽象。如初一年级学生可用文中内容与身边事情比较,诱导其思考。到了初三年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树立典范,构建健康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而且还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用小组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做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教师要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并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切可信,才能接受老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信心较足,学习兴趣较浓,并能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去影响学生,让英语课堂弥漫着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氛围。

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又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以切身的体验去看待问题、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身心方面有所进步。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英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