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主四环”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6唐永传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四环硝酸学案

唐永传

“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并按“自主—展示—训练—反馈”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的“三主四环”课型有:问题生成课(自主预习课)、问题解决课(课堂探究课)和巩固拓展课(反馈训练课)。在“三主四环”教学模式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设计好导学案,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

导学案既可以引领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程序进行,又可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必须围绕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目标、课型、学生的基础等,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只有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把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小组成员探讨。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导学案设计不仅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也要与学生学情相吻合。如在问题生成课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设计导学案的重点是对概念、理论的认识、理解、再现。设计上引导学生认识这节的内容重点是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应用范围以及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浓度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计算,并构建与这些概念有关的知识体系,这样处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

二、营造问题情境,有利于知识解剖升华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欲望的直接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提高其探究问题的兴趣,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深入探究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如在课堂探究课中,铜与硝酸反应中比较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哪个更强的问题(如图)。

大多数学生认为(1)中浓硝酸的氮从+5价被还原成+4价,(2)中稀硝酸的氮从+5价被还原成+2价,由此得出结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此时,教师不可急于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可补充一个实验,做深入探究。取两小块形状、大小一致的铜片放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硝酸溶液中,引导学生观察哪一块铜片先反应完。由学生自己对上述结论进行质疑、纠正,并深入分析;也可引导学生课后上网查阅资料,比较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弱。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搭建合理,有利于班级脱颖而出

只有相信学生,包容学生,才不会阻碍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因此,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班主任责任重大。首先,小组搭建是必要条件,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基础,了解他们在性别、性格、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们做到合理搭配,各小组要分配均匀,能力要互补,小组分工要科学合理,培养和发挥小组长的引领能力和示范作用。其次,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同科任教师多交流,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如学生之间的关系、各小组在学科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合作、互补的伙伴关系,使学生以小组荣誉为重,人人积极参与到课堂问题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聆听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意见,减少学生故意扰乱的现象。这样,小组长才能收集到针对性强的问题,以提高问题认知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完善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主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單位,以采用小组形式实现人人参与,发挥小集体力量,重过程,轻结果。在评价时哪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取得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这会令他们惊喜不已,并有利于以愉快的心情进入下一步的学习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个体差异,更要注重小组建设,最终作出全面评价。要善于捕捉优胜者,对于他们回答问题的规范性与全面性,给予表扬与推广,并及时加分,使之在小组内有荣誉感。对于他们提出的有价值的质疑,给予拓展、讨论与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讲,或再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设计实验的科学性。这样既培养个体发展,又使集体对知识点有更全面的认知,促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环硝酸学案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与创新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乡愁导学案
含铜硝酸退镀液中铜的回收和硝酸的再生
“比例尺(一)”导学案
四环医药迎来春天
硝酸钯生产工艺研究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