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动”起来活化语文课堂教学

2017-09-26胡颂萍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火烧云狮子自然段

胡颂萍

《火烧云》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让人读后有一种心旷神怡、意犹未尽的感觉,表达了作者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

一、仿写词语,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自然段,划出颜色的词,边交流边出示文中提到的火烧云颜色图片,随即一问:“仅仅是这些颜色吗?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可能还有……”启发学生用“ABB”和“半A半B”形式去想另外的色彩,学生比较容易完成了这些词语的仿写。但在让学生说带比喻形式的颜色词语时,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但通过老师:“橄榄—”,生:“绿”;老师:“玫瑰—”,生:“红”这样引导,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有趣。这样,学生不仅一下子理解了,课堂气氛也随之高涨起来。

抓住时机,我又问: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恰当地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很快回答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等等词语。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这个环节的设计,富有弹性,充分挖掘了学生思维,让他们畅所欲言,考验了学生词语的积累量和分析能力。

二、引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动”起来

跟学生接触十来天,发现这帮孩子唱读很严重,几乎不知道感情朗读这回事。而《火烧云》这一课文笔非常细腻,意境非常优美。怎样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投入感情读出味道来呢?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我设计了引读这一教学环节:

师:学习了课文4、5、6自然段,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读一读。怎么合作呢?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用书上的原句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吧!

师:(引)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读)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引)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读)马头向南,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引)它是怎样变化的?

生:(读)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引)消失了吗?

生:(读)看的人……变模糊了。

师:(引)忽然又来了什么?

生:(读)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师:(引)那条狗什么样子?

生:(读)那条狗十分凶猛……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师:(引)后来呢?

生:(读)跑着跑着……大狗也不见了。

师:(引)接着又来了什么?

生:(读)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师:(引)大狮子什么模样?

生:(读)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师:(引)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读)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当然,老师的引读情感必须是丰富的。通过这样的引读,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渲染了,朗读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高。看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不仅是我,在场听课的老师眼角也满含惊喜。

随后通过引读、总结、归纳、仿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观察、想象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地进行了读写结合。同学们把这些云想象成小鸟、鱼儿、老人、孩子......没想到孩子们的想象这么丰富,回答得这么精彩。endprint

猜你喜欢

火烧云狮子自然段
《火烧云》的“变”
火烧云
火烧云
狮子的喷嚏
火烧云
美丽的秋天
威风凛凛的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