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与智慧守望成长

2017-09-26张己妹

师道·教研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中学生

张己妹

冰心老人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有爱就有一切。诗人说,微笑是阳光。师爱具有特殊的魅力,教师的微笑,是教育学生最好的一种手段,是让师爱翱翔蓝天的翅膀。作为教师应当用爱和智慧来教育学生,守望其健康成长。

一、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存在着“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德育教育的喊得口号很响亮,但是并没有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升学压力,使得学校之间、家长之间、学生之间都在比成绩、比考试分数。在这种形势下,各所学校或多或少地减少了德育教育的相关课程及活动,家长也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我无关的心态,根本不管孩子的德育情况。

2. 缺乏德育管理机制

据悉,我国各所中小学差不多都专设了德育处,从形式上看,所有中小学的德育管理体制正趋于完善,但是其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得到健全。学校绩效考核制度对班级管理优秀的班主任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进展得十分缓慢,执行不到位,甚至看不到效果,也没有人定期反馈工作情况,无法调动起优秀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德育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德育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热情不高。部分德育管理人员较少学习教育知识理论,德育经验不足,不利于提升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 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中学生在德育建设中出现了许多不足,由于社会对学生形成了比较负面的影响,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和虚假性,可能会误导中学生发表违背现实的言论、制造垃圾信息、污染网络环境等等,这也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然而,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落后,观念守旧,难以将新媒体的新特点融入到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之中;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强。可见,新媒体是影响中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解决当前青少年德育工作不足的对策

怎样才能做到用智慧和爱守望青少年成长呢?首先校方要开启头脑风暴,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策划,提出解决问题,做到不盲目,不说“空话”。而作为最直接的德育教育者——班主任,需要转变德育教育观念,用爱去落实教育。

1. 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为了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科科都要渗透德育、师师都要承担德育、校校都要制定班主任管理及考核办法,坚持竞聘和推荐原则,选拔一些成绩突出、师德高尚、威信高的优秀教师,经校长任命后,方可担任班主任一职。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要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细则,适时评估班级教育效果、班级奖惩、素质教育项目等的实施情况,综合考核班主任的年度德育教学情况,以此评出首席班主任,建立班主任管理档案,实行梯级化管理,并及时肯定班主任劳动付出,有效完善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制度。

2. 建立督導评价机制

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完善,还离不开科学的督导评价机制。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起带头作用,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其次,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为一体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再次,还要成立德育研究室,派人专门负责研究、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各级学校的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落实督导检查考核职责,对师生进行深入调查,将督导评价机制落实到位。

3. 培养学生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中学生的媒体素养也至关重要。其一,需要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避免“一切随潮流”的信息取向,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其二,将新媒体素养纳入青少年学生德育工作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新媒体的内涵,清楚地知道新媒体的好外与坏处,以防盲目接触;其三,强化中学生的媒体道德意识与自律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的规范和道德,以便科学合理地使用新媒体源。

4. 班主任转变观念,掌握方法

班主任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班主任应当适时运用无声技巧——爱。

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样的,班主任工作是需要对学生全身心的关爱,守望着他们,更需要用智慧去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去引导成长。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的成才目标。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创造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源性的成才驱动力,把工作实实在在放到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价值目标上来,既是用智慧去爱,也是爱的智慧。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中学生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