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交通网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核心竞争力

2017-09-26张玉荣

小康 2017年26期
关键词:粤东珠三角粤港澳

张玉荣

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问鼎全球的货物吞吐量港口群、先进的高铁城轨网,将构筑以珠三角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其中显示,涉及珠三角的项目将远超1万亿元,涉及高速、港口、机场、高铁等,粤港澳大湾区也将由此打通“任督二脉”,迎来大爆发。

密集发达的世界级机场群、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问鼎全球的货物吞吐量港口群、先进的高铁城轨网,将构筑以珠三角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作为国内第三大航空中心的广州,第二机场的建设在过去一段时间颇为引人关注。当前,广东正加快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一批区域发展战略。

未来四年,广东要投资约880亿元,建设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深圳机场扩建工程、湛江机场迁建工程、惠州机场改造工程、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改扩建工程、广州第二机场等项目。

按照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几个月前印发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广州白云机场定位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选址于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定位于与广州白云机场共同形成国际航空枢纽。主要服务珠三角中西部及周边地区,积极发展国内国际航空客货运输。

很多人以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就是广州第二机场了。而今谜底揭开,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和广州第二机场,是两个不同的项目。

种种迹象显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在佛山高明启建同时,广州将在东部的增城打造第二机场。6月18日,广州市领导到增城区调研时要求,增城正果镇要积极主动配合省工作部署,推进配套设施和安置区规划建设。

按照国际惯例,大型航空枢纽一般都有两个或以上大型机场。广州白云机场2016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5973万人次,运能早已饱和。上海早已坐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而北京、成都、厦门等城市目前纷纷都在建第二机场。

《通知》中指出,当前广州、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不强,辐射泛珠、服务全国的能力不足,旅客吞吐量在全国机场排名分别位列第三、第六位。民用运输机场布局不均衡,珠三角9市共有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佛山等5个机场,服务人口约6000万人,而粤东西北12市只有揭阳、湛江和梅县等3个机场,服务人口约5000万人。

为此,广东希望以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为核心,建成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民航运输网络,与国内、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圈”,与全球主要城市间实现12小时通达。

与珠江东岸地区坐拥广深两大空港相比,珠江西岸的航空能力明显薄弱,而广东近年力推的“珠江西岸先進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要求需提高该地区的航空能力以支撑新的产业的发展,乃至辐射欠发达的粤西地区。

珠三角机场群已经具备世界级城市群和机场群的基本形态。据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2017中国民航发展论坛称,要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世界级机场群,为中国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做好服务。

冯正霖介绍,目前中国城市群和机场群建设正处于有利的战略方位。“十一五”以来,城市群成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目前中国城市群总面积约占全国的25%,集中了全国62%的人口,吸引了70%的固定资产投资、98%的外资,创造了80%的经济总量。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聚集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平台。

世界级机场群的打造能否有效帮助打开整个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格局?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委员陈恩对《小康》记者说:“目前这里就有几个国际型机场,亚太国际航空枢纽的香港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深圳宝安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现在要建设更多的支线机场能起到货运分流作用,这里也将成为世界最发达、密度最大、客流最大、航班最密的世界级机场群。”

“从珠三角到粤港澳湾区,长期需要一个合作的机制,改革开放几十年经过合作互补发展到现在一体化,以后进一步发展要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走进世界经济体系。珠三角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域上的,珠三角的出海河道把珠三角切成东西两块,相互之间的联系有些不够密切,基础设施这块需要加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投资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杨英对《小康》记者说。

“不过机场群建设一定要经过系统的论证,要建立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做规划,要有长远宏观的把握。”杨英教授说,机场的建设要考虑很多逻辑,机场的定位,机场与机场间的关系等。“比如澳门和珠海两个机场挨得太近了,只有30公里左右,近到一个在安全上面都有问题,这在国际上是不允许的。”

修上万公里高速路

要致富,先修路,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以2015年数据看,虽然高铁里程广东雄踞第一,但在高速密度评价体系中,远远落后于香港、上海、天津、北京、江苏、福建和山西。

当前,广东省高速公路密度为4.27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珠三角高速公路网密度为7.4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地区水平,但结构布局仍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高速公路密度仅为2.86公里/百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28个省区的第15位,处于中下水平。粤东地区出省通道仅1条,粤西地区的茂名市仅1条,云浮和湛江市各2条,粤北地区的河源和梅州市分别2条和3条。

未来4年,广东计划投资约4580亿元,建设深中通道、武深高速仁化至博罗段、玉林(省界)至湛江高速、汕湛高速惠州至云浮段等高速公路项目92项,实现与各陆路相邻省(区)间拥有5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与港澳间拥有6条高速公路通道,珠三角核心区3条高速公路通道通往粤东、6条高速公路通往粤西、9条高速公路通往粤北通车总里程达11000公里。endprint

“虽然和国外没有完全可比性,但是珠三角的高速路网络非常密集,在世界上来说也非常发达。”陈恩教授认为不能小看计划要修的上万公里的高速,高速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显著。比如广深高速,如今跻身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走廊之列。

然而,因为珠三角交通布局不均衡,要带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对接,不仅仅是协调的问题。“地理空间有限,必须通过交通把这一块延伸到周边地区,交通发达了无形中就扩大了地理空间。比如搞制造业搞物流仓储会占地很多地方,交通发达了,能将产业往东西两岸延伸,空间得到释放。”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郑英隆教授对《小康》记者说。

“高速公路基本骨架都搭建起来了,现在是要搞密集要更方便,出发点很好。”杨英教授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光考虑社会效益还不够,还要有经济效益。“国内很多地方高速公路建设负债很重,收费很高,广东建设高速路需要循序渐进,要考虑效益最大化。”

构建“一小时生活圈”

不久前,珠三角高铁建设又一重磅消息传出:广汕铁路在广州、惠州、汕尾三地同步开工!广汕铁路建成通车后,广州到汕尾的通勤时间将由现在的2小时左右压缩到40分钟左右。广汕铁路还将进一步延伸至汕头,延伸段今年内有望开工。延伸段建成后,广州到汕头的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30分。

目前,广东高铁密度为0.83公里/百平方公里,与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体量相近的省份相当,甚至大幅领先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盟0.16、西班牙0.47、法国0.36、意大利0.32、德国0.26、日本0.69、韩国0.62)。广东高铁很密,但离形成区域城际铁路网络还很远,约4.2公里/百平方公里,与巴黎(17.4)、纽约(8.1)、东京(11.7)等世界发达都市圈的水平,相差较大。

“整个珠三角高铁城轨可以说是公交化了,以前可观不可及,现在衔接紧密通达便利。”陈恩教授说,“珠三角是经济的高地,现在搞三网融合,高铁、高速、城轨的融合,但是粤东西北还是欠发达。在实现县县通高铁,镇镇通高速,村村通公路过程中,粤东西北要融入珠三角,接受珠三角辐射。”

据了解,广东省内高快速铁路骨架网络还尚未形成,整体运营效益未能充分发挥。粤西三市及粤北河源、梅州两市尚未开通高速铁路,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至粤东人口密集地区的通道标准不高、能力不够,珠三角城际铁路虽已建成3条线路,但未形成区域城际铁路网络。

在珠三角,城际铁路虽已建成3条线路,但在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尤其是至粤东人口密集地区的通道标准不高,仍未形成区域城际铁路网络。

这次,广东下了大力气:广东计划2017-2020年投资约1360亿元,建设广州经汕尾至汕头、深圳至茂名、赣州至深圳等高速铁路项目11项,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000公里,形成东连海峡西岸、沟通长三角,西通桂黔、辐射大西南,北达湘赣、连接中原地区的“五纵两横”高速铁路骨干网络,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与周边陆路相邻省份均通达高铁。

此外,广东还将投资约1300亿元,建设广佛环线、穗莞深、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等珠三角城际铁路项目22项,启动粤东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650公里,基本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纵贯南北、沟通东西两岸的珠三角城际铁路主骨架,实现珠三角主要城市间1小时互通,全省铁路主通道客运快速化、区域城际化。

“这是珠三角跟粤东西北,跟港澳跟东南亚,以及跟泛珠三角齐开放齐合作,一盘棋的考虑。”陈恩教授说,珠三角打造一小时生活圈, 九个城市可互通互达,并连通港澳,最终是向珠三角城市群“同城化”发展。

从伦敦、巴黎、紐约、东京等几大都市圈看,轨道交通将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比如日本东京都市圈,通过完善的轨道交通网,不仅解决了交通拥挤的问题(90%以上的出行者使用轨道交通),而且带动了铁路沿线的住宅开发、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新城,并促进了多中心城镇空间体系的发展。

“高铁不通达的地方相对来说,资源跟人员都外流了,造成那些地方进一步贫困,带来贫富差距。网络通达起来,可以平衡经济,带动沿线发展。交通密集出行方便了,物流成本降低,使各城市间的商品、资本、劳动力及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高效便捷。”郑英隆教授认为 ,粤东西北跟珠三角联系更紧密,产业结构要调整要转型,要跟珠三角这边的产业联系起来,往珠三角这边靠拢。endprint

猜你喜欢

粤东珠三角粤港澳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
粤东剧界演变发展及其戏剧史意义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中控签约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项目
八乡山——粤东革命的摇蓝
粤东抗日义勇军血战南澳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