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课堂讲解的常见误区

2017-09-25周柬明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环节效率

周柬明

摘 要:课堂讲解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分析,提示事物及其构成要素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方法和技巧、以及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情感的教学行为。为了提高讲解的效率,不同的教学环节,应该运用不同的技能与技巧。

【关键词】课堂讲解;效率;教学环节

“讲解”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是教学的必要过程,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突出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的有效讲解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讲解”是否有效是影响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过于偏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的设计,却忽略了占主导作用的课堂讲解,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期望值产生了较大偏差。所以找到生物课堂讲解的常见误区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那么课堂讲解的常见误区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讲解不到位,缺乏引导性、延伸性和归纳性

它的特点是教师因为自身专业水平不够或对书本知识点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导致课堂讲解平淡、粗浅和凌乱。而这样的课堂讲解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为教师讲解的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以及无法深入的理解甚至错误理解知识点,无法构建知识网络。这个误区是教师课堂讲解最大的误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正确掌握。但是这也是最容易改正的误区,只要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课本仔细研读,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它是可以改正的。下面是教师上课时的一个实例,可以让大家比较直观的认识这个误区。

[案例一]《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实录

这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来了解人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片段。

[引言]:我们已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人和动物细胞是什么样的?它们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相同吗?

[讲述]: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亲自观察一下构成我们身体的细胞的基本结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然后再观察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材料用具,(1)你发现两个实验材料用具有哪些不同?(2)取实验材料的部位在什么地方?

生:观察发现本实验用0.9%的生理盐水。取实验材料的部位在口腔内侧壁上。

[想一想]: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

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生病挂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药,说明0.9%的生理盐水与人体的内部环境相同。

师:不错。

[播放FLASH]: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教师作必要的讲解。

认真观看,了解整个实验过程。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对照图3-4辨认细胞各部分的结构。

[观察思考题]:

(1)对细胞进行染色时,着色最深的是细胞的什么结构?为什么?

(2)人和动物细胞结构与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及相同点是什么?

带着思考题进行实验操作。

[绘图]:画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并注明结构和名称。

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绘图。

[出示]:人和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同学填写。

认真思考,举手发言。

[播放FLASH]: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动、植物细胞结构比较。

主动参与到FLASH的操作中。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案列一存在的典型问题就是如此。一是直接以2个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端,没有丝毫新意,给课堂气氛蒙上阴影。教师应该出示一些动物细胞的图片,让学生一下子就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二是在探究实验中,没有对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的回答做出有效评价,也就是没有作深入的解释,导致学生对该知识点掌握不牢。教师应该说明大于或小于0.9%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三是最后教师没有对本节内容做出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有系统的认识,比较零乱。

2 课堂讲解轻视图像,使学生智能受损,不注重生物学科的独特性。

图像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图像来加以分析和解决。而生物图像包括插图、板图、动态图、照片等。插图是生物学科的形象材料,是生物学科的骨架,许多生物现象和实质都储存于图像之中,运用得体,对于开发学生的智能大有裨益,我国自古就有“左图右书”的良好读书习惯。所以,要重视对插图的运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有图像配合。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能随手画出各种示意板图。这种图像针对性强,具体又灵活,可添可减,许多教材和教具未能反映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教师的一张小小板图得以明了和闡释。教师要对学生识图的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挖掘图表中的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做到看图说文,图文并举。对一些相互有联系的图表要求学生加以比较,通过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思维过程来提高其分析、判断和综合的能力。总之,轻视图像,就无法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无法使学生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更无法发挥学生的智能。底下是误区二的一个实例,以供大家借鉴。

[案例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教学片段

[提问]:你能说出花生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回答:花、叶、根、茎、花生果实。

[讲述]:花生植株的花、叶、根、果实等部分,就属于一种新的结构层次——器官。多细胞植物体大多是由多种器官组成的。

[提出问题]:什么是器官?器官是怎样构成的?让我们共同探究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产生疑问,激发兴趣。endprint

[思考]:当番茄成熟时,你看到的番茄植株有哪些器官?是否还有直接看不到的器官?实际共有几种器官?

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直接看不到的有花、种子。实际共有6种器官。

[小结]: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组成。

[提问]:器官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观察]: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观察番茄果实。

切开番茄果实时注意安全。

[思考]:番茄果实的表层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应当属于何种组织?其内部又有些什么?各起什么作用?分别属于什么组织?

回忆有关植物组织的知识,认为果实的表层是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内部有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讲述]: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认同器官由组织构成。

[提问]:绿色开花植物的这些器官分别起什么作用呢?

小组讨论略。认同根、茎、叶与植物的营养有关,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的生殖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茎——把根和叶连接起来,向上输送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下输送叶制造的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照射,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

花——凋谢后形成果实

果实——体内产生种子

种子——长出新的幼苗

[归纳]:请你归纳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

集体回答: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巩固所学内容。

在案例二中,教者除了用到番茄果实这一个实物,其他没有一张图片,没有任何课件,这样学生很难对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有形象的了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在讲解器官时,花生和番茄都可以给出图片;在讲解各器官作用时,也可以给出图片加以说明;最后对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归纳总结时,可以用课件加以展示。

3 讲解以教师为中心,独占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不过起引导作用。如果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也就意味着“主体”成了“客体”,“主导”变成了“主宰”,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被压抑,其结果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下面的实例很好的说明了以教师为中心式的讲解对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限制。

[案例三]《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验讲评

1、讲评内容:

单项选择→简答题。每题依次进行。

2、讲评方法:教师讲答案,学生订正。

3、典型错例分析:教师板演解题过程,学生记录解题过程。

例:20、请看下面这些生物:

草、蛇、蘑菇、猫头鹰、蜘蛛、食草昆虫、青蛙、蚯蚓、树、狐、鸟

(1)利用这些生物,写出两三条食物链?

(2)食物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教师分析]

(1)食物鏈的起始为绿色植物,下面依次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所以食物链可以为草→食草昆虫→蜘蛛。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树→鸟→蛇。

(2)捕食和被捕食

(3)食物网。

(4)物质和能量。

案例三中,教师在讲评试卷时,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任何的思考时间。并且,教师对每一题的讲解大多只给了答案,就算分析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让学生思考。最终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题目形式一变,可能又会不知所措。例如:在讲解食物链的起始时,只是说了绿色植物,并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绿色植物。

生物课堂教学中,讲解是教师运用生物语言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讲解效果的好与坏,讲解语言的精炼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生成,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从上述三个案例中,不难看出,部分教师课堂讲解平淡乏味、偏离主题、讲解不到位。另外,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是常见的问题。这样的课堂讲解忽视了生物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探究性、互动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把丰富多彩、富有生命活力和科学严谨的生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或者学生不知教师所云,一头雾水。

看来,讲解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提炼。我们只有很好应用有效讲解技能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环节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效率的价值
初中科学教学“兴奋点”创设的探索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