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之旅

2017-09-25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格结构追风筝的人哈桑

张 珍

(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文学·艺术研究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之旅

张 珍

(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 陕西西安 710077)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发表让读者对这片灾难深重的阿富汗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承诺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最终也成为主人公阿米尔对索拉博的诺言。阿米尔的人格发展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线索。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分析阿米尔成长过程中本我,超我和自我之间的矛盾与融合,从而让读者深入了解阿米尔迷失的原因,如何形成强大的自我,以及最终完成人格的升华。

阿米尔;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公开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2003年出版以来,好评如潮[1]。小说叙述了生活在2 0世纪后半页的一位阿富汗少年阿米尔的一段心路成长历程。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在中国,《追风筝的人》自2006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由于胡赛尼本人在小说中多次提及救赎的主题,因此中外读者分析这部小说的重点大都集中在这个主题上[2]。其中种族歧视,风筝的象征意义,哈桑的悲剧,以及背叛和救赎等也是小说的研究热点。作者认为,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中对主人公阿米尔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对小说主人公的人格发展进行剖析,进而探求促使小说主人公人格从迷失到升华的原因。

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深远,主要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过程。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了著名的理论著作:《自我与本我》。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假说,认为人格结构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与生俱来。构成本我的因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本我受唯乐原则支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价[3]。自我属于意识结构的一部分,是面对现实的我。自我遵从现实原则:它既要满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与超我具有协调作用。超我处于最高层次的控制地位,是道德化了的我。超我是在儿童时期受父母道德行为影响,社会道德,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熏陶之下逐渐形成的。超我主要由道德和良心构成,通过良心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让人产生负罪感。

为了保证人格的正常发展,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应是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整体。相反,如果人格的3大系统不能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存和发展[4]。人格结构理论深受文艺批评家的喜爱,常被运用在文学批评当中。通过分析小说文本中主人公人格构成三要素的表现状态及变化过程,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作品中主人公人格改变的心里因素,并为读者提供文学作品解读的新视角。

二、阿米尔的人格三部曲

(一) 本我的阿米尔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包含了生存所需的原始欲望。它不会理会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通常伴有贪婪,利己自私等特点。小说《追风筝的人》的前半部分对阿米尔的刻画清晰地体现出主人公本我的诸多特征。

阿米尔出生在阿富汗富商家庭,母亲因为生产时失血过多而谢世。也许是因为阿米尔的到来带走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父亲对年幼的阿米尔没有温暖的父爱,相反对儿子非常严苛。因为缺少父爱,这让少年时的阿米尔感到非常焦虑。父亲作为他唯一的监护人,阿米尔一直处在一种恐惧失去父爱的状态下。所以本我就在无意识的指使下让阿米尔想尽一切办法获取父爱。他痛恨一切占据他父亲时间的人和事。当父亲忙于着手建造一所孤儿院时,阿米尔心里开始憎恶那些孤儿,因为他们缩减了自己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我已经讨厌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了,真希望他们也随着自己的父母死去”[5]19。

少年阿米尔可以看作是本我的化身,他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危难时候总是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哈桑作为地位低下的哈扎拉人,和父亲在阿米尔家做仆人,生来注定没有资格上学。他陪伴阿米尔少爷一起成长,唯一的学习机会就是听阿米尔少爷讲故事。但是自私的阿米尔发现哈桑好学的欲望和超强的学习本领后,便故意选取一些简单的故事读给哈桑,有时还刻意读错一些单词。阿米尔嫉妒哈桑解谜的本领比自己强,就只给哈桑出没有挑战性的谜语。他还故意乱解释哈桑不认识的词语来愚弄哈桑。

我(阿米尔)给哈桑读故事时最开心的时刻就是当他不知道一个单词时戏弄他,而他却全然不知,还信以为真。他的无知让我觉得很开心。有一次,我给他读故事,他打断问我:“imbecile(傻瓜)”是什么意思?我故意给他说:“‘imbecile’指的是聪明,有智慧。我用这个单词给你造个句子吧。“在读书识字方面,哈桑很imbecile”[5]28。

为了满足自私的想法,阿米尔故意嘲弄哈桑,剥夺了哈桑唯一获取知识的机会。本我的“唯乐原则”特征在少年阿米尔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少年阿米尔更是个自私的胆小鬼。哈桑善良,勇敢,从小受到父亲钟爱,这让阿米尔心存嫉妒。为了赢得父亲的肯定,在哈桑的鼓励下,阿米尔决定参加风筝比赛。追风筝大赛是每一个喀布尔孩子心中最大的盛典,对于阿米尔来说,他想通过风筝大赛向父亲证明自己。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的风筝战胜了其他选手,成为唯一盘旋在天空中的一个。只要找回最后一个被自己割断的风筝,他就成为风筝比赛的冠军。然而,“追风筝高手”哈桑在追风筝的过程中遇到了恶少阿塞夫与其同伙的欺辱。阿米尔站在胡同口,亲眼目睹了全过程,可是由于害怕阿塞夫的恶行,他选择了逃避。此刻阿米尔的本我和超我做着激烈的斗争。阿米尔也曾犹豫着要不要像哈桑奋不顾身替他解围那样冲上前去解救哈桑。可为了保住那只可以“打开爸爸心门钥匙”的蓝色风筝,阿米尔最终离开了巷口,舍弃了哈桑。

我逃跑,因为我害怕阿塞夫,害怕受到伤害。我转身离开小巷、心里这样对自己说。我宁愿相信自己是出于软弱。为了赢回爸爸,或许哈桑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是我必须宰割的羔羊。这样公平吗? 我来不及想,答案就冒了出来: 他只是个哈扎拉人,不是吗?[5]77

在本我的驱使下,阿米尔做出了最终的选择:牺牲哈桑,赢回父爱。哈桑在他眼里正如阿塞夫对哈桑所说的:你在阿米尔的眼里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一只丑陋的宠物。一种他无聊时可以作为玩伴的东西,一种发怒时可以撇开的东西。[5]72最终成为需要赢得父爱时的牺牲品。然而出于本我的自私选择日后一直折磨着阿米尔的心灵。

(二) 超我对阿米尔的影响

超我是内化了的社会道德约束。在弗洛伊德看来,超我大都源于父母、老师的影响。小说中影响阿米尔的超我因素被外化为以下几个形象:首先是阿米尔的父亲。阿米尔自幼丧母,父亲理所当然成为影响其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人。事实上,阿米尔的父亲在小说中是完美的超我化身:在阿富汗,他是地位颇高的普什图人,身材高大,传说他赤手空拳能和一只黑熊搏斗。在喀布尔因生意成功成为当地屈指可数的社会名人。然而他心底善良,为无家可归的孩子修建孤儿院,并亲自设计施工图,支付所有耗资费用。他伸张正义,对社会中偷盗等事件深恶痛绝。正是阿米尔父亲近乎完美的形象对年少的阿米尔形成了无形的道德压力,加之父亲对阿米尔严厉的要求最终把阿米尔推向了迷失的深渊。阿米尔喜欢阅读,可父亲并不认可,认为阿米尔骨子里缺少男子汉应有的气魄。他强迫阿米尔放下书籍从事户外活动。他带阿米尔去看血腥的马背叼羊比赛,这在幼小的阿米尔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年少的阿米尔似乎永远达不到父亲的期望,总让他感觉不到父爱。而哈桑果敢的性格和表现总能得到父亲的赞赏。为了获取父爱,阿米尔最终选择用欺骗的手段陷害哈桑,导致哈桑和其父出走。父亲的超我形象在心灵上一次次折磨着阿米尔,导致其人格的失衡,使其在迷失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拉辛汗,阿米尔父亲的朋友,是另外一个影响阿米尔人格的超我形象。当阿米尔因自己的写作爱好不被父亲认可而感到迷茫时,拉辛汗发现了少年阿米尔的内心痛苦。拉辛汗耐心地引导他,鼓励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在阿米尔的生日宴会上,收到众多礼物的阿米尔并不开心,只有拉辛汗看得出阿米尔苦恼。他送给阿米尔一个笔记本——这是阿米尔认为最珍贵的礼物,并成为日后阿米尔继续写作的动力。也正是拉辛汗日后打电话给身在美国的阿米尔,让他回阿富汗:“来吧,因为那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候赛尼,2003:186)。阿米尔清楚地知道电话连着的不只是拉辛汗,还有自己过去那些未曾还的罪行。在下决心回阿富汗之前,阿米尔的本我和超我再一次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本我指使他留在美国,安于现状,享受现有的幸福生活。超我却指责他懦弱的想法,促使他勇敢地踏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如果说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严苛并使阿米尔精神上迷失的超我形象的话,拉辛汗则扮演着阿米尔精神上的父亲,引领阿米尔一步步找到自我,成为最终的好人。其次,阿富汗普什图人对哈扎拉人的歧视和迫害的社会背景也是影响阿米尔人格形成的超我因素。严重的种族歧视不但影响着阿米尔,也影响着所有阿富汗人,包括阿塞夫,哈桑等。

(三)找回自我的阿米尔

自我是本我中因为受到外部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的一部分,代表着理性。自我负责满足本我、超我以及外部世界的要求,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的矛盾。一个健康的人格结构,应该是由一个强大的自我支配的。阿米尔在阿富汗一直受来自父亲和阿富汗种族歧视超我的影响,对阿桑和哈扎拉人的歧视迫害,内心一度非常痛苦,迷失了自我。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阿米尔和父亲被迫背井离乡,流亡美国开始生活。然而,这次迫于无奈的流亡使阿米尔彻底脱离了阿富汗社会严酷的种族偏见,同时父亲在异国他乡艰难度日,忙于养家糊口,几乎没有机会再像往日一样对阿米尔的爱好,事业进行干预。在新的环境下,阿米尔逐渐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他自主选择事业发展方向——励志成为一名作家;生活中也逐步被自己的父亲欣赏,成为父亲眼中的好儿子;事业上冉冉上升,他成为一名有作品出版的小说家,并在五个城市签售。然而,在其心底,那份年少时犯下的错潜藏多年,挥之不去。

阿米尔之所以最终能够找到强大的自我,关键因素之一是: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每次当他捉弄完哈桑,或是恶作剧后,他总是感到无比的内疚和罪恶,总是想做一点什么来弥补。“后来我总是对此心怀愧疚。所以我试着弥补,把旧衬衣或者破玩具送给他。我会告诉自己,对于一个无关紧要的玩笑来说,这样的补偿就足够了”[5]58。最终阿米尔逼走哈桑,精神上的折磨和内疚感一直存在。

阿米尔找回自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拉辛汗的指引。在阿米尔的成长中,他一直扮演着阿米尔精神上父亲的角色。当阿米尔迷茫,困惑时,总是他及时给予阿米尔精神上的支持,牵引着阿米尔的超我去战胜本我。当阿米尔走进父亲的吸烟室,想请父亲看看他新创作的小说。父亲无动于衷,阿米尔不知所措。“也许我在那儿站了不到一分钟,但时至今日,那依旧是我生命中最漫长的一分钟。一如既往,仍是拉辛汗救了我。”(候赛尼,2003:31)。日后拉辛汗叔叔的电话成为阿米尔最终找到强大自我的导火索,在其劝说下,阿米尔决定回到阿富汗弥补往日的遗憾,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阿米尔的归国之旅象征着其找回自我的过程。阿米尔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阿塞夫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在拯救索拉博的过程,阿米尔付出了血的代价,从阿米尔体内流出的鲜红的血液洗刷了阿米尔曾经的罪行,甚至是整个阿富汗民族的“罪行”,不仅给索拉博带来了新生,更净化了阿米尔的心灵。在经历了种种身心折磨后,阿米尔终于找回了自我,实现了人格的升华。

三、结语

阿米尔是小说《追风筝的人》中塑造最成功的一个人物。虽曾在本我的指使和超我的影响下,有过很多不道德的行为,然而在逃亡到美国并回到阿富汗救回索拉博的这段旅程中,阿米尔完善了人格中所缺失的自我,最终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小说通过对阿米尔归国之旅的叙述,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成长。小说最后,阿米尔在美国为索拉博放飞代表新生的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是索拉博的父亲哈桑一直对阿米尔的诺言,此刻成为阿米尔对索拉博的承诺[6]。“为你,千千万万遍”的轮回是阿米尔经历一番心灵苦难,找到自我后发自内心的告白。从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对处在本我和超我矛盾中的人们颇有指导意义,可以帮助迷失的人们找到自我。让每个人心中的风筝越飞越高。

[1] 尚必武, 刘爱萍. 托起 “灿烂千阳”的 “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赛尼其人其作[ J ].外国文学动态,2007(4).

[2] 李玉霞.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背叛与救赎[ J ].南京: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M].朱光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8.

[4] 何爱平. 谈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在文学批评的应用[ 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2):98.

[5] 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 上海出版社,2006.

[6] 孙亦平.“灵魂上的穆斯林”——略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哈桑形象[ J ]. 名作欣赏,2013(8).

[责任编辑李兆平]

AnAnalysisofPersonalityDevelopmentofAmirinTheKiteRunner

ZHANGZhen

(Xi’anAeronauticalUniversity,Xi’an710077,China)

Khaled Hosseini is a newly-emerged Afghan-American writer. With his first novel published,TheKiteRunner, the readers began to understand the real mystical Afghanistans. The words “For you, for a thousand times over” by Hassan has impressed innumerable readers and became Amir’s last promise to Hassan’s son. At the same time, the book has a great exploring in analyzing the internal world of human beings. This thesis intends to interpretTheKiteRunn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analysis, Freud'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 to explain the complex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Amir inTheKiteRunner. The paper is to study the reasons of distortion and imbalance of Amir's person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is inner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research how Amir completed his final personality sublimation.

Amir;Freud;id;ego;superego;TheKiteRunner

2017-03-16;

:2017-04-09

张珍,女,陕西咸阳人,西安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及大学英语教学。

I3/7

: A

: 2095-770X(2017)09-0122-05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9.027

猜你喜欢

人格结构追风筝的人哈桑
感恩
借据丢失之后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一本畅销书的十年
《追风筝的人》的心灵疗治与救赎反思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论《追风筝的人》中的友情与救赎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从人格结构理论看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解读《岛》中索菲娅的心路历程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