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有效沟通

2017-09-23韩力军

关键词:沟通主体有效性

韩力军

【摘 要】沟通是人类社会链接思想,统一行动的有力工具。论文通过对沟通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全面分析沟通的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有效沟通的对策。

【Abstract】In human society, communication is a useful tool which connects peoples mind and unifies their actions. From the basic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the passage will deeply analyze it, dissect its characteristics comprehensively, find out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blems and offer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关键词】沟通;主体;有效性

【Keywords】communication; main par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9-0110-02

1 引言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15%来自于他的专业知识,而85%来自于他综合素质和沟通能力”。可见沟通的重要性。很多人在基础教育期间十年苦读,饱览诗书,他们只有一个思想,只有知识才是事业的基本,但在若干年的事业生涯中,体味了人生的艰苦,深感事业难以驾驭后,慢慢悟出一个道理,那些在职业生涯上获得成功的人,除了拥有专业知识以外,还具备了另一项重要的生存发展技能,勇于交流、善于讲话,善于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思想、推销和出售自己的观点和主张[1]。

2 有效沟通的有关问题的说明

有效沟通的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其内涵问题,再深入分析其特征。

2.1 有效沟通的内涵

沟通是沟通的主体双方思想、语言、精神的传递并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沟通的双方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对方的需求。沟通的主体必须以最精准的语言和行为向客体展示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沟通的客体要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理解向沟通的主体进行反馈,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沟通双方要将信息完全透明,并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双方对同一问题的观点要反复磨合,最后达到高度的统一和没有异议,其中沟通的主体是沟通的主动发起人,沟通的客体是接收信息的人,沟通的媒介是沟通双方所使用的方式,包括文字、有声语言、肢体动作。

2.2 有效沟通的特点

有效沟通的特点大致包括全面性、及时性、科学性、有效性等几个特点。全面性特点是指沟通的主客体双方的信息不能保留,把信息按照大类进行细分,系统化地进行交流,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客观存在,主客体双方掌握的信息在总量、结构、比例关系上存在不对称的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交流的时候毫无保留;及时性特点是指沟通过程中要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信息的价值大小和时间有很大的关联性,及时的信息往往价值很大,过时的信息价值很小或者没有价值,价值的大小有一个时间界限点,在某一时间界限点之前信息有价值,在某一时间界限点之后信息无价值;科学性特点是指有效沟通应该是一种客观规律,它不断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重复性的起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沟通中应该有严密的规律,有序的规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断指导人们的实践过程。有效性特点是指沟通达到预期结果的程度,利用社会资源满足人类有针对性的要求,用最科学规范的方式,用最小的时间和投入产生最大的个体效率,达到这个结果需要标准流程、操作流程、评估检查、经验总结。

3 沟通中出现的问题

人们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沟通的习惯思维问题、个人权威问题、语言问题、沟通者的需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就不能提高沟通效果。

3.1 沟通的习惯思维问题

沟通的习惯是指人类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这种多次重复的行为进入人们的潜意识,形成习惯动作。沟通是主体双方的事情,沟通者只按自己的习惯进行沟通难免出现问题,沟通者在沟通的过程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来操作,不符合客观规律,沟通的效率和结果可想而知。

3.2 溝通中的个人权威问题

沟通中个体客观上有一定的身份、职务、学识、财富等,这些客观现象经常对沟通起到不好的作用,有一定身份的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强烈地表现自我,从而使沟通的客体产生逆反心理;有一定职务的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一言堂,不给沟通的客体说话的机会;有一定学识的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以偏概全,让沟通者反感;有一定财富的人在沟通的过程中有可能财大气粗,让沟通者不适;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3.3 沟通中的语言问题

在沟通中有普通话、语气、语调、气氛等多种 要素,这些客观要素运用不当经常对沟通起到不好的作用,普通话为我们进行沟通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它给我们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了最大的规则和公平;说话的语气不合时宜有很多失败的教训,同时也有好多成功的案例;语调在沟通中作用巨大,运用得好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前功尽弃;沟通中的气氛十分重要,要有意识地寻找时机进行沟通。

3.4 沟通中的需求问题

沟通中的需求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沟通的主体需求,其二是沟通的客体需求,其三是沟通中的听众的需求,这三个方面协调不好就会出现问题。沟通中的主体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沟通过程要有主题,为了有一个好的沟通结果要努力培育沟通环境。在沟通中沟通主体往往不注意沟通客体的感受,不注意第三者的感受而出现诸多问题。

4 有效沟通的对策endprint

基于人们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 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显得非常有必要。

第一,按照正常的逻辑进行沟通 。人们在沟通的时候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来操作,这种情况的发生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有一些客观背景都是错误的,沟通的时候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来操作会偏离方向,使用的力量越大偏离越远,永远存在于自己的宇宙中不能自拔,人类的这种长期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在大多数人群中长期存在。主观认为是受个人偏见或局限性而对客观规律带偏见性的认为,被观察事物的规律和好坏随着观察者的意愿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在客观上被观察事物的规律和好坏并不随着观察者的意愿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由于沟通者的视野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和自己的经历和见解有很大的关联性,正确的做法是沟通者和被沟通者在沟通的时候要“求大同,释小异”,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迁就,在战略宏观整体的方面追求共同之处,绝不因为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求得一致,在小的方面也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求得相对一致。

第二,在沟通中低调做人。沟通中个体客观上有一定的身份、职务、学识、财富等,拥有这些要素的群体在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人的出身和社会地位不同,他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规范标准也不同,这些标准在这一群体中持续起作用,这种持续作用在他们的心理层面也长期形成一种情结。不管其中的个体当了多大的官,对社会有多大的影响,也要按照人类的认知规律来交往。在学术上知识和修养及对事物有准确判断能力的人,学识上有专长,支撑点有限,这些人的知识也是片面的、点滴的,也没有穷尽人类的所有的领域的知识体系,这些人带着这些基本状态与人沟通,主观上认为自己是专家,客观上无人喝彩,要先在行为上别人接受,其次是观点上别人接受。拥有财产、物资的人,保留、积累、使用这些要素,不免财大气粗,失去了与人沟通的基本条件,这些人要想持续发展也要心平气和,与人为善。

第三,沟通中的语言规范。在沟通中要考虑普通话、语气、语调、气氛等因素。在沟通中普通话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影响深远,作为书面语和交际用语要切实落实好。语气的运用要恰到好處,它作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声音形式存在于句子中,可以将想表达的意境准确地表达出来。经常用语气助词有助于表达词义,用不好会产生歧义。语调是人们在说话时所用的态度和口气,同时也是在沟通中的抑扬顿挫,注意节奏和停顿。气氛的烘托作用是在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和情调,在沟通前要铺垫有利于沟通展开[2]。

第四,沟通要满足双方需求 ,根据对方的需求展开自己的沟通过程和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1】阚雅玲.大学生成功素质训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赵春明.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沟通主体有效性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