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机械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9-23隋少玮

关键词:机械教学中职学生培养策略

隋少玮

【摘 要】机械类专业是中职职业教育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实用性、实践性、专业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较高。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中职机械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论文从转变教师观念、创新学习方法、营造教学趣味性、求异性的思维活动和科学的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对中职机械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

【Abstract】Mechanical major is an important basic disciplin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It requires highe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 for students.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machinery teaching. This paper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changing the teachers' conception, innovating learning methods and building teaching interest, seeking the opposit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cientific thinking, analyzes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mechanical detail.

【关键词】中职学生;机械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mechanical teaching;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H-4;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9-0085-02

1 引言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动力,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之一。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机械教学中,通过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成为能够适应企业生产管理、发展建设、服务保障等一线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2 教师观念的转变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不利于向更高层次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单向灌输知识”这一教育观念不仅没有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能力的平台和保障,而且还妨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自身应该革新思想,改革教育理念,紧跟新时代下机械专业教育的潮流,全面进行对机械教学管理中的创新能力的认识和了解。一方面,学校应该为机械专业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选派教师到其他院校和企业去学习教学工作经验,并参加专业的培训和研讨班,学习并掌握最为先进的机械教学理念,运用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图片、动画、影像的形式,将机械专业中的铸造、锻压、焊接等操作过程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从讲台上的传授者变为咨询者和指导者,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课后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动手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对所需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检验,还可以学会思考和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

大部分中职院校设置的机械专业课程比较单一,思维能力处于比较活跃阶段的中职院校学生,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在这种课程的影响下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应该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方法,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综合中职院校及学生特点,在机械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对整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进行划分,分为若干个阶段性、层次性任务,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控制好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难度,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散自己思维,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进而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1]。比如,在学习四杆、凸轮、带轮机构时,机械专业教师应先准备好所学教学材料、机械构件,并制定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具体的阶段性学习任务,先让学生掌握各种机构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机构的工作原理及運行规律,然后再比较不同机构之间的优缺点,针对各机构中所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良建议,并动手操作进行验证。机械专业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共同观看每种机构的具体运行情况,每个成员分别负责对不同机构优缺点的总结,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补充完整,最后针对机构缺点的改良,每位成员都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经思考和讨论后确定最为合适的方案进行改造,机构改造完成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在实践操作中提高感性认知,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提升。endprint

4 教学趣味性的营造

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兴趣,在教学上可以将课程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讲解,将课本中的知识相互串联起来,并且通过三维模型、三维动画等方式将课本上的知识由文字或图片立体的展示出来,在这种由二维到三维,由静态到动态演示,由学生想象转变到直观的立体画面的过程中,不仅便于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完整的展示出来,使内容更加丰富,还勾起了学生的兴趣,能够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创新意识。同时,还需要明确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做到机械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在机械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工作,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作业训练的强度进行严格把控,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提升,又要帮助學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机械绘图时,对于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其绘制结构较为复杂的机械,而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需要先掌握简单机械的图纸绘制。同时,在绘制图纸时,可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观察,实现边观察、边思考、边动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切入点。

5 思维活动的求异性

创新思维有个很明显的本质特点——求异性,创新思维在学生的创新活动过程中,尤其是在初级阶段,求异性的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培养思维求异性,使学生在创新训练中逐渐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尤其是机械专业当中包含的复杂的机械运动、计算公式等,更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求异性,例如,在学习用图解法进行四杆机构设计时,老师在讲解完1~2种方案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运用所学几何知识,给出其他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对四杆机构的全面认识。求异性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鼓励、启发学生发散自身思维,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去解读和分析,独立探索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与学生和教师进行反馈交流,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培养自身的求异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6 科学的制度建设

中职院校可以有效地利用自身在社会中的行业资源,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可以创建校企结合的机械创新设计实验室、研发中心、实践中心等机构,让学生能够最大化自由地在其中学习、设计研发和参与实践活动,也可以到院校合作的企业中参观,了解产品的设计、研发、改造过程以及各种设备的运行模式等,让学生亲手进行实践操作,而且在教师的指导管理下,采取分组式的竞争可以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适当的竞争感也可以活跃思维,教师们也可以将学生带入自己的科研圈,和教师们一同进行科研工作可以极快地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每年教师也能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使学生充分学习到其他学校学生的设计理念,博采众长,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加了参赛经验。

【参考文献】

【1】蒋佩莹.如何培养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J].快乐阅读,2016(20):78-79.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教学中职学生培养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创造性教学法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