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族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影响

2017-09-23袁泽宇马福元

新西部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袁泽宇 马福元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精神层面的重要体现,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其根本宗旨就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繁荣与进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

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尤其是在精神家园及文化领域中的和谐与进步,实际上关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进步、交融与发展及和睦与稳定,因而在我国各民族之间早已形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互动、跨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从而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良好关系。所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建设,其实在整体上对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推动各民族的文化进步,以及促进各民族的文化创新等都有诸多积极作用。

加強各民族文化交流对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来源。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文化交流在一般情况下都会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具有显著不同特点与渊源文化之间,并留下各种各样光彩夺目的辉煌成就。倘若没有差异性文化,就没有多样性文化交流,也就不会因文化交流而产生出灿烂的多样性文化。因此,我国学界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各民族认识、适应和改造生存环境的结果。民族文化不仅对外反映了民族间的差异,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区分的重要标志,而且也能够对民族成员产生凝聚作用,是联结民族内部成员的心理纽带。”②

首先,从我国如此众多的民族与文化特点上来说,民族文化交流的表现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交流,如事关衣食住行等各种商品与民俗文化中的物品等。另一类是精神文化交流,如民族哲学、文学、音乐和绘画等都是精神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其次,从民族文化交流史上来看,各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内在动力是由各民族不同的物质精神需求和自身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因部分民族之间的战争而迁徙的记忆。但是,各民族之间无论何因而产生的民族迁徙,都在历史上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进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发展与进步。譬如,张骞出使西域是以政治影响和军事布局为首要目的,但汉与西域交流互通之后,民族交流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又远远超出了政治军事范围。实际上,从相关记载来看,自敦煌起,出玉门关,入新疆,由新疆连接中、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即“丝绸之路”的建立,把中原文明同西域文明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像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引进后在中原种植。另外,像龟兹胡琴等乐器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中原民族的蚕丝、冶铁术等经丝绸之路的西进促进了西域文明的巨大发展。但是,纵观我国各民族的交流史,我国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之间的交流在整体上显得较少,基本上属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因此,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显得较为缓慢。

再次,当代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相互关系。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科学而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认同”的战略思想。在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五个认同”中,文化认同是根本,即落实文化认同就要在精神层面和文化发展上能够推动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互鉴与交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加强。每年我国的人口流动性的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在2.5亿左右,其中少数民族的流动人口在两千万以上,从边缘落后的民族地区流向了我国东部大中型城市。同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之后,我国内地的汉族人口也大量地流向了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我国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仅加深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展示了各民族间的友情、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的繁荣景象。

最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是不争的事实。历史证明,只有加速各民族文化交流,才能求得各民族的迅速发展与进步。民族文化交流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文化交流中,各民族间互取所长,互补所短,进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当然,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过程,既是互相促进并发展的过程,又是为民族文化自身发展与演变注入了活力而增加了新鲜血液的过程,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发展繁荣和整体进步的过程。

建设各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着重代表的是人类创造的全部精神文明及其产品。由于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产品,因而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稳定性、多样性、民族性、延续性和发展性等特殊属性。我国各民族的文化来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其形成的自然环境、诞生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构成的阶段性特征等不同,显示出了各不相同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诸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生存观的内容。因此,建设各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

(1)各民族文化是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各民族随着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逐渐地形成了隶属于自己而又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显示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根植于各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内涵,对于各民族的传承与延续,兴盛与衰落,甚至对其所处社会与国家的存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譬如,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中国古代史上形成的各民族文化中都有不少的社会思想、社会观念和社会精神等要素,对于巩固和延续我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封建国家及其秩序的维护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精华部分中蕴涵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观和丰富的民族艺术等,为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发挥了潜移默化且难以替代的引导作用。所以,民族文化及其包涵的民族精神不仅凝结了过去的优秀观念,也在其中孕育出了当今乃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内容。诸多带有延续性特征的民族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具体某个民族延续和对我国的繁荣与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民族文化本身来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民族文化特色,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才会使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endprint

(2)丰富民族文化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把民族文化内涵中的优秀精神、优秀文化与现代优秀思想观念相结合,在民族精神的塑造与民族自信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非常深刻而又非常直接的作用。因为,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和艺术精髓,我们都可以通过社会教育而形成优秀的民族心理与民族品格,使民族的延续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精神力量。所以,在民族文化中最具民族性的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仅包涵了各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而且也展现了各民族对自然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即对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等都有丰富的思想观念。因此,我国民族学界著名学者杨建新教授认为,“民族文化从其形态上可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且“一个有希望有前途的民族,都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传统文化因素,吸取先进文化因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当今世界发展、民族发展的基本要求。”③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不仅没有失去原有的意义和历史价值,反而还体现出了其不朽的当代价值,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经过创新后,又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并提高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3)丰富民族文化可以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

在民族工作中,民族关系、宗教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和困难都与民族文化有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寻找到制约和影响各民族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要从特定地域里产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刨根问底。民族文化在各地区的认同性愈高, 民族凝聚力就愈强,民族凝聚力的提升,重点在于丰富民族文化内涵。因此, 激发和丰富各民族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 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民族文化看成是政治、经济、民生以外的一个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特殊领域,而是蕴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一切活动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有的产品有其丰富的内涵,不仅在民族发展中显示出了最具有进步性的特征,还代表了民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如果能在民族文化发展中激发各民族文化的活力而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对加快各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乃至强化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形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都能产生积极效果。

推动各民族文化进步是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

第一,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④实际上,毛泽东在此所说的文化就是指先进的知识、科学和文化。国家的兴衰与其教育和科学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于某个民族而言更是如此。对一个文化发达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在将来必定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和人民富足的国家,同样是一个有着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水平和高度凝聚力为标准而多民族相聚的国家。因此,民族文化的先进与否实际上关系着民族发展进步的快慢,民族文化的进步则是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关键。

第二,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封闭起来而不与外部其他民族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助,那么,其发展演变就必然迟缓,落后于先進民族之林。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清末我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导致近代以来羸弱不堪以致丧权辱国的尴尬局面。习近平主席在参观《复兴之路》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说: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给人以深刻教育和启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第三,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来看,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它们既有文化中具有的普遍性特征,又呈现出了色彩斑斓的差异性,但都对各自民族的发展与延续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和学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搭建了能够展开平等交流的平台,故只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摒弃不足,并吸收先进文化思想,才能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进步,才能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深入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补充、相融合,既能积极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繁荣与进步,又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团结、发展和进步提供关键的引导作用。因此,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对各少数民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对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进步能发挥重要作用。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是照亮各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和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

第四,从当前我国倡导的创新思路来看,民族文化创新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在继承前辈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所做的扬弃,即对各民族文化要本着批判继承、与时俱进的态度而赋予新内容,摒弃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因此,应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吸纳先进的文化观念并推陈出新,使各民族文化能够进行一种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变革。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每一个在历史上延续下来的民族,都需要与其他先进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罗素指出: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如希腊曾学习埃及,罗马曾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的欧洲又仿效拜占庭。通过这种学习和借鉴,人类文化才得以代代相续,形成为丰富的历史传统。”⑤因此,在各民族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实现真正的民族文化创新,就必须以开放的思想、兼容的态度和探求真理的精神,对待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并积极接触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endprint

吸收和借鉴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发展和文化创新的动力,民族文化创新是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途径,民族文化创新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民族文化的创新,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因为,民族文化源于民族发展和民族生活的实际现实之中,同时又反作用于民族发展和民族生活。所以,民族文化创新的过程也是发展现实文化生产力的过程。像民族旅游业在当今已经成为各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等,经过创新民族文化及与某些民族相关联的其他文化发展模式,就开发成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实践证明,哪个民族和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创新上做得好,使民族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发展,哪个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快。反之,必然缓慢。因此,要发展民族经济,提高民族地区的文化建设,不仅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具有创新民族文化的共识。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创新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必然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各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意志和民族的精神,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强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历史表明,民族文化传统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丰富民族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对于民族社会优良道德风尚的形成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正有力地说明,各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但没有影响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改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协调民族关系和振奋各民族的精神家园。所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就要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进行深思。实践表明,各民族文化只有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创新,民族的进步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明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國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挖掘各民族文化优秀部分是创新民族文化的途径。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而全方位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各民族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大力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和进步的保证,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平等和加强民族团结而推动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关键。

注释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②高永久:《民族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57页。

③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68页。

④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11页。

⑤[美]成中英.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袁泽宇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硕士研究生

马福元 钦州学院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甘肃研究基地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民族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