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2017-09-22周美迪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审美特征唐代

周美迪

摘 要:在中国染织纹样发展史中,唐代染织纹样是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本文对唐代染织纹样的造型特点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唐代染织纹样的装饰规律,最后围绕唐代染织纹样进行研究,对时代与纹样的融合进行了探讨,对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思考,希望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适应中国特点的染织纹样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关键词:唐代;染织纹样;审美特征

在唐代,染织纹样以动植物写真为主流,不难看出,唐代人追求自由,旨在突破思想。在这一时期,织纹设计的风格也别具一格,但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自由、华丽、富有以及丰满,从中不难看出唐代人的审美情趣。此外,根据唐代的仕女图,我们也可以发现唐代人的审美情趣。富丽的牡丹是唐代人的最爱。就唐代染织而言,其纹样的变化非常丰富,具有十分强烈、浓艳的色彩,并且织纹也非常丰满,相较于之前的审美形式,其中蕴含的创造性是非常突出的。不可否认,我国传统纹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代染织纹样的影响,不同的纹样蕴含这不同的寓意,是当时人们思想与文化的重要体现。再者,道教在唐代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唐代染织纹样发展进程中,道教的虚实相生理念也促使独有的审美特征形成。

一、唐代染织纹样的造型特点

(一)联珠纹

在唐代染织纹样中,联珠纹最具代表性,如图1所示。

这种纹样在萨珊波斯朝非常流行,其是在西方艺术东进的背景下产生的。联珠纹的构成主要包含连续的圆珠,有时会呈现为条带状,并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排列,又或者呈现菱格状,并将花卉填入其中,而主纹被珠圈环绕的形式最为广泛。大部分情况下,主纹采用的都是圆形,并且伴有一些动植物图案,例如花朵、鸟、猪头、鸭、鸳鸯等等。这些形象的抽象画与程式化特点十分突出。对于唐代染织而言,联珠纹的运用使得汉锦中的对卷云的运用或者以

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逐渐被替代,整个图案被联珠圆圈分割开来,形成一个个花纹单元。

(二)团窠纹

在现代有一种被称为团花的形式,即是唐代染织中的团窠纹,其属于一种新兴产品。这种纹样是基于单位纹样向圆形的组合,按照米字或者井字的形式,对纹样进行规则的散点排列。一般情况下,唐代人会用忍冬纹来点缀团窠纹形成的空间,并向四周延展,因此被成为“四出忍冬”。这种纹样的风格主要源自于波斯纹饰的影响,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样式。其采用团花主题以宝相花为主,而宝相花的花卉特征则将牡丹、菊花等综合到一起,具有十分丰满、富丽的造型。

(三)对称纹

对称纹,顾名思义,这种纹样大部分情况都会采用左右相对的动物最为主题,在唐代染织中这种花纹也十分流行。采用的动物种类也非常多,例如鸟、龙、熊、狮、孔雀等等。纹样中会用要带点缀动物,当然也会采用骑士、狩猎等人物题材的情况。在唐代初期的对称纹中,“陵阳公纹样”最具有代表性,这种纹样出自唐初窦师纶之手,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也对此有所记载,大概描述的是窦师纶在担任益州大行台监管修造皇室家用物时涉及的的一种染织纹样形式。这种样式的染织纹样对成双对法加以运用,采用合理的布局形式,在造型上比较美观,在当时也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四)散花

散花,这种染织纹样格式没有固定的规则,大部分情况下会以交替排列的形式,对团花与菱形进行布置,在审美特征上以圆和方的对比美为主,这种纹样的组成部分比较自由,大多采用花草、鸟碟以及牡丹等主题,有时还会对一种小簇花加以运用,并采用散点形式进行排列。

(五)几何纹

几何纹,这种纹饰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主要形式包括万字、龟背、锁子、十字、锯齿、间道等等。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紈扇仕女图》就妇女服饰进行了描写,从中就可以对染织的几何图案的具体形象有所了解。当然,在唐代染织中,几何纹的纹样单位通常比较小,并且具有单纯形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并不占主要地位。

二、唐代染织纹样的装饰规律

(一)造型方面

唐代染织对流动曲线的运用非常熟练,并且与写实风范相结合,与秦汉相比,其染织纹样根据创造性,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也比较清新活泼。唐代写实型纹样大都是提取生动瞬间动态来塑造形象,其生动性与自然性特点非常突出,呈现的景象也十分繁华、富贵。然而与模拟现实不同的是,这种手法又起到了减璞得玉的效果,将情与景有机结合到一起,其意象化倾向十分突出,其中唐代联珠鹿纹锦就具有代表性,其对鹿角美丽的部位进行了保留,同时也采用装饰手段来处理鹿身,如图2。

这种形式对装饰需求予以充分考虑,组合了不同的自然形态美要素,使新的纹样形式得以构成。以团窠纹为例,其骨线采用四方连续的一点排列、二点排列的形式,使曲线动势得以形成,花叶之间穿插着动植物,纹样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具有理想美的审美特征,如图3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

(二)组织形式方面

在组织形式方面唐代染织纹样追求的是从对比中体现美,其呈

现出的视觉效果多以华美为主。而在这种对比的手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唐代染织也注重对立因素的协调与统一。就组织构成而言,对比变化涉及到的要素主要有虚实、粗细、强弱等等。而在色彩构成方面,对比要素则是以鲜艳的纯色为主,在配色的配置上主要是在面积、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使对比色直接对比的刺激强度得到缓解,还会采用一些光泽色以及中间色系进行分隔。

不难发现,当代染织纹样不管是造型特点,还是组织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目前,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染织生产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现代染织生产工艺利用CAD专业设计软件对纹样进行设计,并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然后转至横机编程,如此一来,染织纹样设计的便捷性与可修改性就得到提升,对于创作更优秀的染织作品而言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传统染织工艺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染织工艺生产中,只有将传统工艺方法与现代思维结合到一起,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与发展,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染织产品的艺术价值。endprint

三、唐代染指纹样的审美特征

(一)形式美

在唐代,染织纹样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创新元素,相较于传统纹样,唐代染织纹样并不显得古板、严肃,其体现出来的风格更多是自由与生机。在这一时期,染织图案的样式涉及到很多种,例如动物、几何等等,而在织纹中花鸟与瑞兽所占地位非常高。从唐代染织纹样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融入的创新元素非常多,样式具有夸张的形式但又不失寓意,正是通过这一幅幅宝贵的艺术作品,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唐代的繁荣昌盛与人民生活的富足。而在现代染织工艺生产中,设计人员则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使唐代染织纹样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得到体现。

(二)动态美

根据时期的不同,唐代染织纹样的风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在唐代初期,染织纹样的风格以秀美工整为主,而随着染织纹样的发展,其逐渐呈现出华丽、丰满的风格,到后来又向洗练简朴转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是任何一个时期或阶段,唐代染织纹样的流动韵律感都非常强烈。在唐代染织纹样的创作中,花纹之间的关系常常通过曲线与弧线进行组织,这种纹饰创作正好将植物花卉的运动方式充分呈现出来,使纹样的律动感与自由感得到强化,如此一来,纹样就变得生机勃勃,整体具有更强的弹性与活力。基于曲线与弧线的有机结合,我们从纹样中还能够看到一种女性特有的阴柔美,这与唐代人的审美情趣正好一致。到了今天,在染织设计中则可以运用CAD等专业设计软件对动態纹样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就使得唐染织纹样的动态美特点更加突出。

(三)构成美

唐代染织纹样的构成有很多与宗教有关,其大部分都具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特征。唐代人多追求以圆为美、以圆为贵的理念,正因如此,具有极致美感的宝相纹与卷草纹才得以诞生。就构图而言,唐代宝相纹具有鲜明的层次感,整体风格华丽而饱满。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就以“圆润”为美,而宝相纹的创作正好与其相符合,其具有非常丰富的构图、形式以及内涵。而卷草纹则是通过卷叶来表现圆融的境界,卷叶具有流畅的线条,其在花卉的边饰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例如牡丹、葡萄、石榴、莲花等等,在二者结合之下,卷草呈现出一副富丽、繁华的画面,然后在利用鸟兽进行点缀,可以凸显出整个染织纹样的生机与活力。当然,在唐代染织纹样中使用的卷草指的是饱满富丽的花卉,而以藤蔓与叶脉为主的卷草更多的是起到辅助作用,与以往相比,其形象也相对复杂与丰富,具有更强的韵律感与动感。传统的卷草形象相对严肃,陈旧,而唐代染织中的卷草则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其装饰美感十分强烈。在这一时期,卷草纹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甚至对日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被称为“唐草”。综上所述,在唐代染织纹样中,以“圆”为美的构成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创作方式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后世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而在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染织纹样设计变得更加便捷,人们不需要在利用手工绘制的方式,而是通过CAD对实现图形构成,并且可以随时修改,这样染织纹样设计的效率与效果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寓意美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纹样都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而唐代染织纹样受到的影响则以宗教为主,其中道教与佛教思想占主要地位,从纹样构成中不难看出,虚实相生的理念非常明显,这使唐代特有的审美寓意与审美特征得以形成。

在中国古代,在创作染织纹样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以对物象的感受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之上,对外在的艺术形式加以运用,将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织纹则是重要的媒介之一。在唐代,瑞锦纹是以雪花为主题,将其转化为放射、对称的纹样,具有“瑞雪兆丰年”的寓意。而上文所述的散点排列的小簇花与小朵花纹则具有“花团锦簇”的寓意。再者,织纹中也会利用谐音来表达寓意,例如蝙蝠的“蝠”与“福”谐音;在联珠纹中,喜鹊、牡丹、荷花、蝴蝶等则喻示富贵与吉祥。从上不难发现,人们往往会利用一些特殊手法来表达出他们的憧憬,反映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在审美生活中,这种追求恰恰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任何审美,其存在都不会与人们的思想与情感相背离,通过对唐代染织纹样的认识与了解,我们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寓意将唐代人完整的审美观念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四、结语

此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前提下,同时也融入了现代染织元素,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人以此为基础,将此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应用于现代染织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学习唐代染织纹样的创作手法,更要学习唐代人自由、开放的精神品质,又有如此,才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成就。

参考文献:

[1]程巍.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J].美术教育研究,2013(20):31-31.

[2]张凯辰.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J].西部皮革,2016,38(6):50-50.

[3]杨建军,崔岩.唐代佛幡图案与工艺研究[J].敦煌研究,2014(2):1-15.

[4]顾春华,邝杨华.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J].江苏丝绸,2007(2):43-45.

[5]王志惠.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2):54-60,69-70.

[6]顾春华,邝杨华.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7,(1):91-93.

[7]隋囡.高度繁荣的唐朝丝织业[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6):73-73.

[8]李斌.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D].东华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特征唐代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