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内、外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7-09-22赵建鹏杨晓芽杨秀萍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2期
关键词:献血者影响因素

赵建鹏 杨晓芽 杨秀萍

[摘要] 目的 比较站内和站外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制订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不同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对同一献血者进行ALT测定;以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的检查结果为标准结果X,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的检测结果为待评价结果Y(采血车上Photometer 4040为Y1,站内Photometer 4040为Y2)计算Yn减去X的差值dn,比较d1和d2的差异,并做折线图直观反映站内、站外ALT检测结果的差异,对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日立7100和血站外4040检测结果差值d1为(5.07±4.33),日立7100和血站内4040检测结果差值d2为(2.40±1.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3,P < 0.05)。d1的折线图波动幅度明显大于d2。 结论 站外半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明显高于站内检测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实验操作的环境因素,仪器的电流、电压的稳定性,末梢血采集过程中出现溶血等血样的问题等。

[关键词] 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生化分析仪;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46.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8(a)-012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test of blood don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t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ethods The same donors′ blood ALT were measured b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Hitachi 7100 and semi-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Photometer 404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Hitachi 7100 were taken as standard results X, and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were takend as unevaluated results Y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on the donation car were Y1; the results of Photometer 4040 in the station were Y2). The dn was calculated by Yn subtracting X,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1 and d2 were compared, and line charts of dn were made to directly reflect differences in ALT testing results outside and inside the station. The factors leading to differ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ifference value d1 of Hitachi 7100 and outside blood station 4040 test results was (5.07±4.33), difference value d2 of Hitachi 7100 and inside blood station 4040 test results was (2.40±1.39),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t=7.513, P < 0.05). 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the d1 line chart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d2 line chart. Conclusion The instability of the ALT results obtained by semi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outside the st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side the sta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result, such as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he stability of electric current and voltage of instrument and hemolysis as well as other blood problems in blood collection process.

[Key words] Blood donors; ALT; Biochemical analyzer; Influential factors

無偿献血者所献的血液必须经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TP)和艾滋病毒抗体(Anti-HIV)等项目的检测以确保血液安全。其中,ALT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检测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检测指标,由于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故ALT也是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的主要项目之一[1]。ALT分布广泛,于全身各组织中均能检测到,尤其在肝脏中的含量最丰富。正常情况下ALT在血清中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血清ALT的浓度会升高,其中,1%肝细胞坏死,血清中酶活性增高1倍。此外,当肝细胞通透性增加时,转氨酶也可从肝细胞中释出,使血清中酶含量增高。因此,当轻、中度肝损伤时,由于肝细胞的坏死和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因素,肝细胞胞浆内ALT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ALT升高。ALT在血清中的浓度水平对于临床各型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6]。endprint

采供血机构在日常进行的血液检测过程中常常发现流动献血车或献血屋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表现在本应初筛淘汰的献血者被放行采血,而实验室复试检测结果不合格,直接导致献血者淘汰或血液报废,且ALT不合格血液报废率有上升趋势[7]。献血者由于ALT检测偏差淘汰或采集的血液单项ALT不合格报废,其主要原因是ALT所使用的检测系统结果不一致造成的[8]。加强街头初筛和站内两个检测系统试验数据的比对,缩小差异,是进一步降低由于ALT不合格导致血液报废的关键[9]。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血站已对站内和站外ALT检测系统的结果差异做了研究[8,10-11],并根据结果适当调整了采血车上的ALT临界值[12],控制了报废血的数量,减少血液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本研究的实验设计旨在探讨站内、站外的ALT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结果不一致,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措施以保證不同仪器设备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ALT室内质控物(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0522),靶值67.5 U/L。站外标本采用献血者指尖毛细血管血血浆,站内标本采用献血者肘静脉血血浆,样本总量200人次。

1.2 检测系统

以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川迈克原装试剂(JSCC标准化对应)、校准品和质控物组成的检测系统(可溯源至国际标准单位,参加卫计委临床检测中心ALT项目室间质评全部合格)为目标检测系统比较方法(X),站外(市内广场)采血车使用德国Photometer 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为待评价检测系统试验方法(Y1),站内实验室德国Photometer 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为待评价检测系统试验方法(Y2)。

1.3 方法

采集的血液样品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5版)规定,献血者献血前血液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ALT检测项目[13]。张家口市中心血站为了避免因ALT升高造成的血液报废,对献血者ALT采用两种仪器(德国Photometer 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比对站外和站内不同检测系统对献血者ALT的检验结果。

1.3.1 仪器校准 按照EP9-A2文件及文献[14],实验前所有仪器由厂家进行校准,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执行试剂和仪器说明书。

1.3.2 操作过程 采用静态比较法和动态比较法,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和半自动生化仪4040对同一献血者血液进行ALT测定。每天在测定标本前测定靶值为67.5 U/L的室内质控物各1次。站外采血车(市区广场)上,使用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对献血者末梢全血进行ALT检测,并记录连续10名献血者的测定结果(Y1)。在站内实验室,分别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和半自动生化仪Photometer 4040对与站外对应的10名献血者的抗凝静脉血按照1→10和10→1的顺序进行正反两次ALT测定,并分别记录结果(X)和(Y2)。按以上操作,每天记录10名献血者ALT测定值,连续记录20 d。动态比较:Y1和X比较,环境等客观因素相对不稳定;静态比较:Y2和X比较,环境等客观因素相对稳定。

1.4 离群值检查

按EP9-A2文件进行离群值检查,检查每一系统内双份测定值有无离群表现。以4倍的各系统差值的均值(包括相对差值的均值)为限值,各系统内的成对差值都应在限值内,说明双份测定结果符合检测要求。超过限值的即为离群点,如有离群点删除该值,并扩大检测标本量补充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柱状图将连续5 d 50个样本经三台仪器ALT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利用Y1、Y2分别与X的差值d做折线图直观反映站外、站内ALT检测结果的差异。

2 结果

2.1 血站内、外3台仪器对同一献血者血液ALT检测结果比较

本研究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200份,其中,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测定结果为(23.26±8.96)U/L,站外流动采血车半自动生化仪4040测定结果为(28.77±8.67)U/L,站内半自动生化仪4040测定结果为(25.37±9.08)U/L。三者间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站内、外半自动生化仪4040的检测结果均高于站内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检测结果,且站外半自动生化仪4040检测结果高于站内半自动生化仪4040的检测结果。

2.2 血站内、外3台仪器ALT检测结果比较

利用血站内、外3台仪器连续5 d对50个样本ALT进行检测,血站内、外半自动生化仪4040对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7100的检测结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而且站外设备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见图1。

2.3 血站内、外半自动生化仪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差值分析

全自动生化仪日立7100和站外半自动生化仪4040检测结果差值d1为(5.07±4.33),日立7100和站内4040检测结果差值d2为(2.40±1.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3,P < 0.05)。

2.4 血站内、外半自动生化仪ALT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差值的波动比较

将连续5 d 50个样本ALT检测结果计算Y1、Y2与X的差值分别做折线图直观反映站外、站内ALT检测结果的差异。如图2所示,站外半自动生化仪对样本ALT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差值(d1)在-15~20之间波动,波动区间较大。如图3所示,站内半自动生化仪对样本ALT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差值(d2)在-6~6之间波动,波动区间较小。endprint

3 讨论

ALT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肝脏和各个器官组织中,肝脏的含量最高,是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ALT的检测有助于预防输血引起的相关病毒性肝炎的传播[15]。ALT是血液检测的必检项目之一,在采血之前对ALT的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采血后成品血液报废率[16-17]。本研究将流动采血车和站内同型号半自动生化设备的ALT检测结果与检验科全自动标准生化仪的ALT检测结果做对比。结果显示,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站外流动采血车生化仪的ALT检测结果偏高。此外,根据美国CLIA′88文件,ALT试验允许误差为±20%,偏离度要小于允许误差的1/2,即10%,但对于采供血机构来说站内、外半自动生化设备对ALT质控品的检测结果相对于实验室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仍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波动,否则必须重新校准仪器或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重新确认。

日立7100和站外4040检测结果差值d1为(5.07±4.33),日立7100和站内4040检测结果差值d2为(2.4±1.39),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 < 0.05)。同时,从d1和d2的折线图可以看出,d1在-15~20之间波动,d2在-6~6之间波动,d1的波动幅度要比d2偏大,说明站外半自动生化仪因受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其ALT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要明显高于站内检测结果。经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与血液的采集、运送、采血车的环境、人员的培训、严格的质量控制及规范的操作等相关。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血液报废率[18]。

采血前的ALT检测多采用末梢静脉穿刺采血,虽然有调查显示,末梢静脉血与肘静脉血对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不会有明显的影响[19]。但是,操作中针刺过浅,用力挤压指腹或者因环境影响献血者末梢循环不畅仍会对ALT检测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某些血站已经改为肘静脉采血做采血前化验,張家口市中心血站也应进一步改进。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人、机、料、法、环五要素中,人作为第一要素尤为重要。采血车检验人员的培训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站外AL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工作人员不仅要求会做ALT检测还要熟知检测原理,牢记检测注意事项,熟练掌握生化分析仪、加样器、样品采集等各项操作技术,严格技术考核,合格后上岗。上岗后还要不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质量。采血车环境不易控制是导致检测结果随机误差大的重要原因。采血车空间小,人员流动大,环境温湿度不能很好控制。同时仪器使用时,电源稳定性差,仪器来回运输过程中颠簸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因此,必须做好检测前准备、样品的采集、试剂的准备、仪器的校准、环境的控制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执行,这样才能在提高检测准确度的同时,提高精密度。采血车要做好与检验科的比对工作[18]。血站采集的血液为了避免因ALT升高造成的报废,要进行采血车上采血前筛查和采血后检验科检测。两部门比对要有一致性,尽量降低CV值,最重要的是能够根据实验研究逐步建立起站内、站外ALT检测系统,并归入室间质评检测行列,减少血液报废率,使其下降至合理区间。

除此之外,站内还采取了如下措施:①加强采血车环境质量管理,为采血车内提供充足的温、湿度调节设施,保证检测环境温、湿度相对稳定,做好温、湿度记录,对不合格车组进行停车整顿。②严格筛选献血者。由于ALT并非肝炎诊断的特异性指标,所以其水平的升高除了与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等病理因素有关外,还与酒类摄取、体重指数、运动、疲劳、药物服用,乃至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多种非病理性因素密切相关[20]。所以仔细询问病史、近期身体状况及生活、饮食习惯至关重要。③做好采血卫生知识宣教工作。④加强血液初筛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检测结果偏差。⑤加强检测试剂核查,避免因试剂过期或变质等因素导致的检测结果偏差。⑥规范留取血液标本,避免血液复检标本出现溶血、凝块、不足量等情况,影响最终血液检测结果。通过上述采取的措施,降低了因ALT升高导致的血液报废率,可以更有效地保留献血者,为临床用血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君胜,张胜权.合肥地区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ALT快速检测的现状及意义[J].安徽医药,2012,16(3):363-364.

[2] Sohn W,Jun DW,Kwak MJ,et al. Upper limit of normal serum alanin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levals in Korea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3,28(3):522-529.

[3] Prati D,Taioli E,Zanella A,et al. Updated definitions of healthy ranges for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levels [J]. Ann lntern Med,2002,137(1):1-10.

[4] 刘萍丽,张峰波,朱有森.乌鲁木齐市汉族健康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区间的初步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7):808-810.

[5] 左志平,王智红,孙国栋,等.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献血情况跟踪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7):2326-2327.

[6] 李聚林,许建荣,覃益康,等.献血前ALT干式化学法初筛不合格者回归献血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4, 27(11):1219-1221.

[7] 何子毅,邹文涛,王德文,等.ALT单项检测不合格献血者追踪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4):296-298.

[8] 李天君,赵锋,张文学,等.采供血机构不同检测系统对ALT 检测结果比对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9):849-851.endprint

[9] 王智红,尹志柱,孙国栋,等.街头初筛ALT对献血者及采供血量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65-367.

[10] 掌友湖,梁启忠,程玉根,等.ALT干式化学法与全自动速率法检测的对比试验[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8):721-722.

[11] 侯广安,高占海,张媛,等.流动采血车与检验科ALT检测结果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4):518-522.

[12] 邹文涛,王铁兵,何子毅,等.无偿献血者ALT报废域值与NAT-IBV/HCV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2):930-932

[13] 中华人民共和國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血站操作技术规程(2015版)》[S].国卫医发〔2015〕95号附件.2016-03-01.

[14] 张秀明,庄俊华,徐宁,等.不同检测系统血清酶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与可比性研[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 29(4):346-349.

[15] 季阳,王迅,郑忠伟,等.重新评估献血者ALT检测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7):521-522.

[16] 张维.运用设各比对及改进初筛设各降低血液ALT报废率[J].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25-1226.

[17] Notari EP,Orton SL,Cable RG,et al. Seroprevalence of known and putative hepatitis markers in United States blood donors with ALT levels at least 120 IU per L [J]. Transfusion,2001,41(6):751-755.

[18] 侯广安,高占海,张媛,等.流动采血车与检验科ALT检测结果比对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4):518,522.

[19] 李红.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2(14):561.

[20] 葛红卫,王鸿捷,沈莉,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24(14):977-978.

(收稿日期:2017-04-19 本文编辑:程 铭)endprint

猜你喜欢

献血者影响因素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7666名互助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及献血心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