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品青蛙连连看,听取蛙声一片

2017-09-22李忠东

科学大众(中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树蛙冰冻荧光

李忠东

不知不觉问,炎热的夏天又来了,说到夏天,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辛弃疾的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聲一片……”我们不清楚辛弃疾当年所见的青蛙是哪一品种,但多半是经常出没在农田里的黑斑蛙、泽蛙、金线蛙等,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却是青蛙中的一些极品奇葩,如果辛弃疾有幸能见到它们,不知道又会作出怎样的诗词了,“冰冻蛙”把自己冰冻起来过冬

“冰冻蛙”轻松复活

1747年5月,探险家史密斯船长乘坐他的“加利福尼亚号”到北极圈附近探险。在他的旅行日志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我们发现一种能发出巨大叫声的青蛙,它们在地洞里以冻僵的形式度过寒冬。如果将裹在泥土里冻僵的青蛙挖出来,摔到地上,泥土会像玻璃那样破成碎片。若将这团东西放到火边使它解冻,青蛙马上就会像春天到来时那样,恢复活力,活蹦乱跳。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史密斯船长在旅行日志中所提到的这种“冰冻蛙”名叫北美木蛙,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等高寒地区。科学家通过观察惊讶地发现,木蛙抗寒能力极强,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木蛙皮肤下面10分钟内就会开始结冰,动脉和静脉血管3小时后冰冻,心脏和大脑相继停止运作。在24小时之内,木蛙有65%的身体被冻住,看上去就像一块有颜色的冰坨。有趣的是,当气温回升时,木蛙在冰冻了7个月之后开始慢慢解冻,心脏和大脑的功能在几个小时后得到恢复,又开始新的生活。

木蛙的神奇本领似乎打破了动物界的固有规则,它们懂得怎样将自己冰冻起来,也知道如何使自己解冻而不受损伤的秘诀。有很多动物都表现出对零下温度极大的忍耐性,但没有一种动物的忍耐性能超过木蛙。

研究者发现,木蛙之所以能有这么神奇的抗寒能力,主要是由于其组织里有高浓度的低温防护剂。每年秋天,它们会在身体内储存大量淀粉,并且将这些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和血糖。木蛙细胞里的低温防护剂主要是一种含有葡萄糖和尿素的溶液,它可降低机体内结冰的程度,使细胞的结冰点降低以防止细胞缩水,帮助它们在寒冬里存活。这就相当于在器官周围安上了一个大冰窖,保护了器官的完好功能。如果研究者能找到活体器官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冻结和解冻的方法,那对器官移植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玻璃蛙”可见内脏

最近,科学家又在哥斯达黎加东部山脉发现一种新的“玻璃蛙”。虽然它们身体多数部分呈现出美丽的石灰绿色,但像所有“玻璃蛙”物种一样,腹部下方皮肤是透明的,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心脏、肝脏和胃肠道。新“玻璃蛙”的叫声也很奇特,类似一种单音调的全属哨声,这种叫声更接近于昆虫,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此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它们。

自从1872年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湿润山林里首次发现“玻璃蛙”至今,生物学家已找到149种“玻璃蛙”物种,在哥斯达黎加境内生活着14种。热带雨林总是云雾连绵,由于有较高的湿度和适当的冷空气,苔藓植物一直密生到森林的高处。要在雨林中找到这种“玻璃蛙”很难,不仅因为它们个头小,体长仅有2.5厘米长,颜色和周围的草木差不多,还在于它们有时居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存环境海拔400~800米。曾有人将这种“玻璃蛙”误认为是树蛙,但事实上它们与树蛙有显著区别,它们的眼睛朝前观察事物,而树蛙眼睛侧向观察事物。

“荧光蛙”闪闪发亮

近日,阿根廷科学家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一种能够发出蓝绿色荧光的南美圆点树蛙,认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发现“荧光蛙”。它们身长只有3厘米,全身为浅绿色,上面布满了白色、黄色和红色的点点。它们的活动时间为黎明、傍晚和夜间,在黑暗中发光。研究者认为,动物荧光现象可能远比人们此前认为的常见。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2月份的《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从事这项研究的研究员名叫朱利安·费沃维奇,他在研究圆点纹树蛙身上的一个色素时,偶然发现了青蛙的荧光性。当实验中用到紫外线灯时,他惊奇地看到这只青蛙全身开始发亮。“荧光的陆生和水生动物并不罕见。很多种鱼和一小部分海龟、鹦鹉等动物都是荧光动物。”这位研究员直呼,“两栖动物多达7 600余种,南美圆点树蛙是至今人们发现的第一种两栖荧光动物。此次发现令人惊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

费沃维奇和同事们在青蛙的皮肤、淋巴组织和腺体中发现了3种化学荧光分子,它们含有环状结构和碳氢化合物链,是树蛙具有荧光性的根本原因。这些荧光分子吸收短波长的高能量光,然后转化成长波长的低能量光放射出去。而且该成分还能操控荧光的亮度,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变化。在满月(每月十五夜的月亮)时青蛙的亮度增加19%,新月(每月初一夜的月亮)时青蛙的亮度增加30%。

荧光动物和发光动物不同,荧光动物只是对不同波长的光的转化,必须在有光线的环境中才能发生,人的肉眼只有在紫外线灯下才能看到荧光。而发光动物则是靠体内的化学成分和空气发生反应从而自主发光,这一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对于动物荧光领域,人类目前了解得还不多。在两栖动物中,这种现象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加常见。

关于动物荧光性的作用,科研人员此前做过很多猜测,是不是与相互沟通、光照防护、抗氧化或者与动物的自然颜色有关。费沃维奇注意到,南美圆点树蛙吸收了自身比较不敏感的短波长光线,发射出自身比较敏感的长波长光线,这暗示青蛙们的肉眼很有可能是可以勘测到荧光的。科学家们由此推断,青蛙身上的荧光跟动物之间的交流有关系,很可能利用荧光来辨识同伴。

“迷你蛙”感官敏锐

印度西高止山脉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印度德里大学的两栖动物类专家达斯·彼筑教授和博士生索娜莉-加格在这里新发现了7种世界上最小的青蛙。其中4种青蛙的体形与巧克力豆差不多大小,还有一种称作Vijayan的夜蛙,体长仅13.6毫米,可以卧在人的拇指指甲上。在此之前,已知的夜蛙种类共有28种之多,有一半是在最近5年里找到的。阿马乌童蛙是目前全世界最娇小的青蛙,体长只有7.7毫米,发现于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实验室中,科研人员通过对新收集的夜蛙样本进行DNA分析、物理特性比对和叫声识别,最终确定为新的物种。加格称,这些“迷你蛙”感官敏锐,非常狡猾,捕捉起来相当棘手。“新发现的夜蛙除了体形娇小之外,还喜欢在沼泽和森林里过隐秘生活。它们总是待在厚厚的地表植被或者落叶层里,如果我们靠得太近,它们就会停止叫唤,找起来就更难了。”她回忆道,

“有一次我们正为发现小青蛙而兴奋不已,却‘忽视了附近一头大象的嚎叫。等我们反应过来时,它已经不远了。我们赶紧跑开,记录小青蛙的事只好先放一放了。”

目前,面临着濒危局面的两栖动物差不多占到1/3,像彼筑和加格这样的科研人员希望在它们灭绝以前将其找到,以便实施定向保护。

(责任编辑:白玉磊 责任校对:夏越)endprint

猜你喜欢

树蛙冰冻荧光
冰冻太阳光
小猩猩的新朋友
美丽动物之背崩棱皮树蛙
打“飞的”救树蛙
冰冻气泡
魔力荧光色
冰冻的梦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
Fluorescence world荧光人间
印尼树蛙:抓茎干做引体向上“健身”